[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复合扇区的散热风扇转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6636.9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5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饶振奇;周德樟;彭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F04D29/66;F04D2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复合 扇区 散热 风扇 转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风扇转子,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复合扇区的创新散热风扇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在散热风扇转子结构设计上,提高运作效能与降低噪音量均为提升风扇质量所必须重视的技术课题。
现有散热风扇转子结构设计上,其磁感应与电压控制方式如图1所示,其霍尔组件(HALL)所感应到的磁波(曲线L1、L2所示)为一正弦波,至于控制电压输出部份,则是进一步通过散热风扇所设控制IC输出一方形波或梯形波(如图1曲线OUT-1、OUT-2所示)的输出电压,而此种方形波或梯形波的输出电压形式,与散热风扇转子运作效能及噪音量的相对关系是:当输出电压为斜率较陡的方形波或趋近于方形波时,则其运作效能相对较高,但噪音量却相对增大;反之,当输出电压为斜率较缓的梯形波形态时,则其运作效能相对降低,但噪音量则是相对减小的状态。
承上段所述,可见现有散热风扇转子的磁感应与电压控制结构设计,仍旧存在运作效能与噪音量二者难以两全其美的问题与缺憾。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散热风扇转子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相关业者须再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复合扇区的散热风扇转子结构,其目的在于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兼顾较佳运作效能与噪音量减降效果的新式实用散热风扇转子为目标加以改良突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复合扇区的散热风扇转子结构,所述转子组设于一散热风扇的旋转叶轮内部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定子间隔相对,所述转子一侧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基座部所设一霍尔组件间隔对应,所述转子由环状分布的数个N、S磁极单元所构成;其中:各磁极单元均由一驱动感应扇区以及一霍尔感应扇区相复合构成,所述驱动感应扇区与所 述散热风扇的定子相对应,所述霍尔感应扇区与所述霍尔组件相对应;所述驱动感应扇区与霍尔感应扇区二者充磁分布区域差异不同,所述驱动感应扇区为能够产生梯形或M形驱动感应磁波的充磁状态,所述霍尔感应扇区为能产生正弦波的充磁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霍尔感应扇区的体积小于所述驱动感应扇区。
2、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感应扇区的磁力线对向定子;所述霍尔感应扇区的磁力线对向霍尔组件。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在于各磁极单元均由一驱动感应扇区及霍尔感应扇区相复合构成,所述驱动感应扇区与散热风扇的定子相对应,所述霍尔感应扇区则与霍尔组件相对应;且所述驱动感应扇区与霍尔感应扇区二者充磁分布区域差异不同,所述驱动感应扇区为能够产生梯形或M形驱动感应磁波的充磁状态,所述霍尔感应扇区则为能产生正弦波的充磁状态;由此复合扇区的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而言,可令散热风扇转子能够达到兼顾较佳运作效能与噪音量减降效果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散热风扇转子的磁感应与电压控制方式曲线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局部结构组合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结构立体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感应扇区能够产生梯形或M形驱动感应磁波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霍尔感应扇区能够产生正弦波充磁状态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A、转子;10、散热风扇;11、旋转叶轮;12、定子;13、基座部;14、霍尔组件;20、磁极单元;21、驱动感应扇区;22、霍尔感应扇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66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耐酸碱泵后盖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导流叶片的离心泵轴封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