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助凝剂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3759.7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7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益;周幸笛;陆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6 | 分类号: | C02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100011 中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凝剂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类中助凝剂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凝剂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水、污水处理过程中,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要投加某种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药剂称为助凝剂,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的简称,英文缩写常叫PAM。
助凝剂是用于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促进凝聚作用所添加的药剂或为改善絮凝体结构的高分子物质。助凝剂能促使沉淀加速;在微凝絮间起粘结架桥作用,使凝絮粗大而有广阔表面,充分发挥吸附卷带作用以提高澄清效果。在废水和海水的混凝处理中,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常使用助凝剂已达到目的。
现有的助凝剂制备装置,一般包括用于投放PAM干粉的干投机,以及使PAM干粉溶解从而成为可以与混凝剂配合使用的助凝剂药水的溶解罐,溶解罐与外接自来水管道连通,溶解罐的下方设置有出药口,出药口处设置有计量泵,但是由于PAM干粉从干投机直接添加到溶解罐后,PAM干粉的溶解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提高PAM干粉溶解效率的助凝剂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助凝剂制备装置,包括由控制柜控制的干投机,溶解罐,溶解罐与外接自来水管道连通,溶解罐的下方设置有出药口,出药口处设置有计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投机的出口通过给料器连接到预溶斗的进口,预溶斗的进口还连通有自来水进水管道,预溶斗的出口与溶解罐连通。
预溶斗的配置是为了在PAM干粉进入溶解罐之前预先润湿,这样可以提高PAM干粉的溶解效率,预溶斗进水量应该调整到可以和干投机出口处输出的PAM干粉能够充分反应的位置。
较好的,所述溶解罐内设有三格相邻的溶解池,外接自来水管道与第一格溶解池的上方连通,第一格溶解池与第二格溶解池相邻的池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二格溶解池与第三格溶解池相邻的池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口,第三格溶解池还还设置有第三溢流口,其中第一溢流口的高度高于第二溢流口的高度,第二溢流口的高度高于第三溢流口的高度。
较好的,所述第一格溶解池与第二格溶解池之间的池壁由两个间隔设置的隔板组成,其中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格溶解池一侧,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格溶解池的一侧,并且第一隔板的上端与溶解罐的顶部密封连接,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溶解罐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溶解罐的底部密封连接,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溶解罐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二隔板的上端既为所述第一溢流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格溶解池与第三格溶解池之间的池壁也由两个间隔设置的隔板组成,其中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二格溶解池一侧,第四隔板设置在第三格溶解池的一侧,并且第三隔板的上端与溶解罐的顶部密封连接,第三隔板的下端与溶解罐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第四隔板的下端与溶解罐的底部密封连接,第四隔板的上端与溶解罐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第四隔板的上端既为所述第二溢流口的位置。
所述第一格溶解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道,该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排空阀。
所述第一格溶解池和第二格溶解池内设置有搅拌机。
所述第三格溶解池底部设置有排药管道,排药管道上处设置有计量泵,计量泵的出口连通有稀释水管道。
所述第三格溶解池内壁上下分别设置低液位感应开关和高液位感应开关,该低液位感应开关和高液位感应开关与所述控制柜相连。
所述干投机的底部设置有料位感应器,该料位感应器与所述控制柜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干投机的出口设置预溶斗,使PAM干粉进入溶解罐之前预先润湿,这样可以提高PAM干粉的溶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助凝剂制备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旧合金综合利用项目的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碱渣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