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3464.X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9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富;徐跃庆;李宏宇;徐跃刚;梁保青;宋桂兰;徐光雷;王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辉熔金高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20 | 分类号: | B22D41/2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31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塞棒控流用快 换上 水口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生产中使用的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
二、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连铸车间所使用的中间包用上水口是一个包括接钢口、流钢道、出钢口的倒置平截空心圆锥体,或者外部形状为圆柱状和圆锥状的结合体。其接钢口为喇叭状,流钢道为圆管直通形,其材质多为高铝质或全氧化锆。接钢口因是喇叭状,与塞棒塞头的接触为线接触,很容易受到钢水的冲刷、侵蚀,致使塞头和喇叭口接触不严,造成失控或漏钢,以致影响生产。采用高铝质材料或全氧化锆材料虽然可以提高其抗冲刷、抗侵蚀能力,但是生产成本较高,浪费能源,不利于节能,使用起来不经济。
目前,关于中间包上水口的专利文献报道也有不少,例如:1、申请号为200520116233.4、发明名称为板坯中间包快换透气上水口,该上水口由外套及镶嵌设于外套内的由碗口部、中段、下段组成的芯体构成,该产品制作较为简便,成品率高,使用寿命达20小时以上,基本上与中间包工作层的使用寿命同步。2、申请号为95212159.X、发明名称为连铸中间包用复合式上水口,本实用新型在水口本体上镶嵌有与之材质不同的接钢口及出钢口构成复合体,接钢口是碗形漏斗或半球形漏斗之一,流钢道是上大下小的平截圆锥形,出钢口是等径直管,上下贯通形成腔体。该产品使用安全,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采用高铝质或全氧化锆材料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浪费能源的问题,对其上水口结构及其材质进行了改进,这样以来,能够节能降耗,有效地控制成本。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本实用新型上水口,通过改进其结构和材质,能够有效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所述上水口含有本体、接钢口和钢流道,所述本体中设置一个芯套,芯套上部为接钢口镶嵌体,下部为中段芯体;所述中段芯体为圆锥状,其锥角为1~3°。
根据上述的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所述本体采用铝锆碳材料制成,接钢口镶嵌体和中段芯体采用氧化锆材料制成。
根据上述的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所述上水口的本体外部形状中上部为圆柱状,中下部为圆锥状,下部为圆柱状;所述中段芯体下端凸出本体。
根据上述的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所述接钢口为喇叭口状、碗口状、球形漏斗状或碗口漏斗状。
根据上述的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所述钢流道为等径直管形(或称为圆管直通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水口通过改进其结构,即将本体和流钢道之间设置一芯套,上水口由原材质全部采用氧化锆改为上水口本体采用铝锆碳材质、芯套(接钢口镶嵌体和中段芯体)采用氧化锆材料制成,从而解决了原材质全部采用氧化 锆导致的成本较高、浪费能源的问题。由此以来,使其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的生产成本降低,节能减耗,能够有效地控制上水口的生产成本。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塞棒控流用快换上水口,所述上水口含有本体1、接钢口3和钢流道5,该本体1外部形状中上部为圆柱状,中下部为圆锥状,下部为圆柱状,其中所述本体1中设置一个芯套2,芯套2上部为接钢口镶嵌体4,下部为中段芯体6,所述中段芯体6为圆锥状,其锥角为1~3°,所述中段芯体6下端凸出本体;所述本体1采用铝锆碳材料制成,芯套2即接钢口镶嵌体4和中段芯体6采用氧化锆材料制成;所述接钢口3为喇叭口状,钢流道5为等径直管形。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接钢口3为球形漏斗状。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接钢口3为碗口漏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辉熔金高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卫辉熔金高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前置菜篮电池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