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固液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2653.5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4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舒歌平;张继明;刘东明;王黎;安亮;韩来喜;陈茂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4 | 分类号: | B01F7/04;B01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混合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卧式固液混合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固液混合方法一般是将两种物料分别添加到搅拌器中,然后通过机械搅拌或鼓泡搅拌的方法混合。对于粒度较细的粉体,特别是粒度小于100目的粉体,在与液体混合时极易出现“包裹”现象,即细粉与液体混合时,液体仅仅使粉体块表面溶解,不能浸透到粉体的内部,从而产生粉末的二次凝聚粒;要将已产生的二次凝聚粒再分散到液体中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操作当中常常会发生上述“二次凝聚粒”现象,例如将粒度小于100目的煤粉加入到具有一定粘度的溶剂油中进行混合时,从而达不到充分混合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ZL200310101928.0公开了一种生产水煤浆或油煤浆的装置及其生产方法,该装置是将粒径0.1-2cm的煤炭由进料口送入混合装置中,煤浆在流经转子和孔板所产生的多重激波和壁压作用下粉碎成粒度小于等于200目(即直径小于等于70微米)的煤粉,再由喷嘴层特别是末层喷嘴喷入按水煤浆或油煤浆总重量30-60%的水或油或添加剂,得到混合均匀的水煤浆或油煤浆。由于其转子的转速为1000-10000转/分,以较高的转速制备煤浆时对转子的磨损较大,而且煤粉粒度在200目左右时,仅仅靠最后一层的喷嘴注入溶剂与煤粉混合,混合时间过短,难于克服煤粉在混合过程中发生的包裹现象,仍然无法实现均匀混合。
中国专利ZL200920106025.4公开了一种卧式固液混合装置,包括固体进料口、液体进料口、筒体、搅拌轴、犁刀、周向挡板、刮板、排气口、卸料口;其筒体与搅拌轴同轴设置,并在筒体内部形成混合室;筒体上部设有固体进料口、液体进料口和排气口,筒体下部设有卸料口;与固体进料口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周向刮板,周向刮板固定于搅拌轴上并可随搅拌轴在筒体内转动;筒体卸料口前设有挡板,搅拌轴上设有犁刀。然而,该装置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固体物料容易堵塞固体进料口,犁刀容易出现磨损导致混合效率下降从而难以长时间工作等,从而使固液混合过程难以稳定、持续、高效地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持续、高效地实现固液两相充分混合的卧式固液混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卧式固液混合器包括:筒体、搅拌轴、犁刀、固体进料口、固体进料口周向刮板、端面刮板、液体进料口、抽气口、挡板和卸料口;所述筒体与搅拌轴同轴设置,并在筒体内部形成混合室;筒体上部设有固体进料口、液体进料口和排气口,筒体下部设有卸料口;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犁刀;与固体进料口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固体进料口周向刮板,与固体进料口一侧的筒体端面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端面刮板,所述固体进料口周向刮板和所述端面刮板分别固定于搅拌轴上并可随搅拌轴在筒体内转动;所述卸料口前设有挡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为了防止固体物料对设备的磨损,在所述犁刀的表面喷涂耐磨涂层,例如,喷涂硬质合金,例如,碳化钨(WC)或碳化钨和钴的复合镀层(WC/Co复合镀层),并对涂层作磨削和抛光处理,使犁刀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所喷涂的耐磨涂层厚度C优选为0.1~0.3mm,犁刀侧表面涂层的长度L(即从刃口延伸到刀面的距离)优选为30~50mm。为了使所述混合器的犁刀对混合物料具有良好的推进能力,犁刀倾斜安装,使犁刀中线与搅拌轴间的角度优选为55°~65°,这样搅拌轴转旋转过程时,犁刀的运动轨迹即有径向旋转又有轴向推力,使固液两相物料的充分混合,且混合过程可连续进行,边混合边出料,以满足相关工艺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沿固体进料口的内壁设置一环形的氮气吹扫管;优选地,在所述氮气吹扫管的内侧和/或下侧均匀设置出气口;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出气口的开口方向向下。所述氮气吹扫管的设置使得挂壁的固体物料(尤其是细粉)在氮气压力的作用下及时剥离,保持固体进料口的畅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液体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固体进料口的下游,且可根据所混合物料的性质以及设备的规模在筒体上部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液体进料口。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高温液体物料的蒸汽引起粉状的固体物料的团聚,进而堵塞固体进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6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