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儿斜颈矫形围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2233.7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2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淑香;孟风琴;孟令霞;魏红;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儿 斜颈 矫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儿斜颈矫形围领。
背景技术
小儿斜颈,先天为多,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官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缩挛缩。使头颈向患侧偏斜称之为斜颈。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一般生后发现颈部一侧有梭状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数月后首先发现头面部畸形,颈部有紧张萦条。
对斜颈患儿,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被动牵拉矫正,即将患儿的头倾向健侧使健侧耳垂向肩部靠近,进行与畸形相反的方向运动。要求手法要轻柔对肿物同时进行按摩,每次牵拉15~20次,一日4~6次。按摩后或睡觉时佩戴矫形围领固定于矫枉过正位。矫枉过正位即:原来患者头是偏向患侧的而今通过颈领矫正偏向健侧。
临床上为了保持患儿的矫枉过正位,一般采用宽胶布固定患儿颈部,固定不牢,且患儿感觉不舒适,另外,对于胶布过敏者不适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用于保持颈椎稳定的颈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儿斜颈矫形围领,专用于固定患儿的矫枉过正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儿斜颈矫形围领,包括颈部固定板和肩部固定板,其中,颈部固定板和肩部固定板活动连接,肩部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带,颈部固定板上设有与固定带搭配的搭扣;颈部固定板上部设有下颌固定槽;颈部固定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
所述肩部固定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
所述颈部固定板和肩部固定板上均设有数个通气孔。
使用:调整小儿头部偏转位置至适当角度,然后用颈部固定板套在小儿颈部,下颌置于下颌固定槽上,固定头部,使其不能自由转动,肩部固定板置于肩上,然后固定带绕过后脑与搭扣连接,固定住本实用新型的小儿斜颈矫形围领,使其不易脱落(达到舒适、稳定又能矫正斜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小儿斜颈矫形围领一般选用软质泡沫塑料,有弹性,且戴着舒适。对于颈部固定板和肩部固定板的长度、高度、宽度等规格,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调整,本实用新型对其无约束。
本实用新型适合斜颈患儿使用,能够达到矫形的目的,使用方便,取放容易;下颌固定槽可使患儿佩戴时感觉舒适,通气孔用于通气,可保持颈部通风透气,以保证皮肤清洁干爽;固定带和搭扣可以调整围领的松紧度,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颈部固定板;2、肩部固定板;3、固定带;4、搭扣;5、下颌固定槽;6、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小儿斜颈矫形围领,包括颈部固定板1和肩部固定板2,其中,颈部固定板1和肩部固定板2活动连接,肩部固定板2上设有固定带3,颈部固定板1上设有与固定带3搭配的搭扣4;颈部固定板1上部设有下颌固定槽5;颈部固定板1上设有若干通气孔6。
所述颈部固定板1和肩部固定2板均采用软质塑料泡沫材料制成。
使用:调整小儿头部偏转位置至适当角度,然后用颈部固定板1套在小儿颈部,下颌置于下颌固定槽5上,固定头部,使其不能自由转动,肩部固定板2置于肩上,然后固定带3绕过后脑与搭扣4连接,固定住本实用新型的小儿斜颈矫形围领,使其不易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未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