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载试验用圆柱型反力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72052.4 | 申请日: | 201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郭佳民;刘文白;张宝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9/00 | 分类号: | G01M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 地址: | 2001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试验 圆柱 型反力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加载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依据现今建筑结构试样加载力度大、形式变化多、试样尺寸大等特点制作出的一种圆柱型结构的加载试验用反力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式的高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促使人类在各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挑战新的极限。为此,在建筑工程领域中,为了迎合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现有建筑物的跨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开始被频频刷新,各种形式的建筑结构也层出不穷。
虽然各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以及结构节点都在实际工程中不断得到尝试性的应用,但现有的设计理论与计算公式已无法完全满足这些创新体系、构件和节点的设计计算要求。为了确保各式新型体系、单元与节点能在实际工程中安全可靠地进行使用,因而进行一些足尺或缩尺模型的检验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在这些不同建筑结构设计建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节点试验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为此在节点试验的加载过程中,设计一个能承担加载荷载反力的反力架是试验前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而反力架的优劣直接决定试验的成本和试验结果的精确性。比如,早期试验人员利用剪刀墙,门式钢架等作为反力架进行节点等试样的加载试验,但剪刀墙等器具具有无法移动,占具空间大的缺点,而平面门式钢架却仅能进行平面内力系的加载试验。即使近期由天津大学发明的一种自平衡的加载反力架较早期反力架来说,有了极大的改进,可是该反力架对节点的空间适应性仍不够灵活,且其立柱的力学性能较差,同时大型试样的放入与取出也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加载试验用圆柱型反力架,以解决现有加载试验用反力架在使用性能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加载试验用圆柱型反力架,由立柱、节点板与角部加强构件组成,所述圆柱型反力架还包括正交梁系与内壁设有螺栓孔的环梁;所述立柱由上到下的设置有复数组螺栓孔;所述正交梁系通过螺栓、节点板以及角部加强部件与四根立柱可拆卸的固定相连;所述环梁通过螺栓和节点板与四根立柱相连;
所述正交梁系由两根设置有螺栓孔并固定成十字形结构的金属支架组成。
所述环梁由四段设置有螺栓孔的1/4环梁通过螺栓与节点板安装组合而成。
所述环梁内壁与立柱均设有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可便捷地对试样进行空间任意方向的加载,也可便捷地对反力架的强度与刚度依据试样的加载情况进行加强,也可便捷地拆装、搬运和重组,也易于实现商品化,同时也可依据试验情况与试样大小对反力架上部交叉梁系进行拆除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正交梁系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与正交梁系的连接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梁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载试验用圆柱型反力架,它的出现可以克服现有加载试验用反力架的不足,达到节约材料,加工、搬用、组装、拆卸方便、易于产品化的目的,也便于进行空间多角度加载。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反力架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为此在使用时,更可依据试样加载力度大小的不同,通过增加环梁的整体数目对反力架进行适当的加强调整,以及根据试样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装,从而满足大部分试样的测试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半焦煤气净化焦油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