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71907.1 | 申请日: | 201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鹏;傅振宇;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调使用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是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传统的气液分离器主要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气分入口、U型管、气分出口、均压孔和回油孔。压缩机运行时,冷媒由气分入口吸入到筒体内部,然后进行气液分离、压缩机油分离,气态冷媒经均压孔、U型管吸入压缩机,分离出的液态冷媒和压缩机油由回油孔经U型管从气分出口吸入到压缩机。回油孔过大时,空调系统在长时间停机后启动、四通阀换向时过量的液态冷媒经回油孔流入压缩机吸气管,此时压缩机有液击的危险,从而影响系统寿命;回油孔过小时,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压缩机油不能及时经回油孔流入压缩机吸气管,长时间运行后在气液分离器底部会积存过多的压缩机油,压缩机得不到足够的机油润滑,长时间的缺油运转会对压缩机造成致命的破坏。在开设气液分离器回油孔时往往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对新开发机型大量的实验来确认。在试验中当回油孔尺寸不合适时,采用传统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需回收系统冷媒,重新焊接来更换气液分离器;另外传统气液分离器在回油孔以下部位的容积为无效容积,增加了产品成本,同时当系统运行后此处会聚集压缩机油,若更换气分,聚集在此处的压缩机油会浪费,从而系统中压缩机油量会减少,影响到后续试验,甚至会影响到系统控制常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采用该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在回油不正常时,仅需更换气液分离器的一个部件,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气液分离器,且不浪费压缩机油,节约了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气分入口管,筒体内设置有U型管,U型管的一端从筒体的顶部穿出形成气分出口管,在筒体内部、靠近气分出口处的U型管上开设有均压孔,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气液分离器回油不正常时,仅需要更换连接筒体底部与压缩机吸气口的管路即可,且不浪费压缩机油,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最大限度的利用气液分离器内容积,节约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冷媒由气分入口管进入到气液分离器内部,然后进行气液分离、油分离。由于气液分离器筒体底部的液态流体流速远小于压缩机吸气口处气体流速,因此可根据运动流体力学中伯努利方程,来选择合适的管路连通筒体底部与压缩机吸气口,有效的控制气液分离器底部油位,保证空调器运行中气液分离器筒体底部不积存过量的压缩机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气分入口管2,筒体1内设置有U型管3,U型管3的一端从筒体的顶部穿出形成气分出口管4,在筒体1内部、靠近气分出口管处的U型管上开设有均压孔5,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压缩机吸气口(图中未示出)相连通的管路6。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1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