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密码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1845.4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9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谭自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自然 |
主分类号: | E05B65/52 | 分类号: | E05B65/52;E05B37/20;E05B3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密码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密码锁,属于保险柜、文具柜用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机械保险锁、密码锁,多为用一个密码锁去控制闩杆动作的控制方式,所用的密码锁多由锁芯、锁套和三个转盘构成,这种密码锁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一、结构复杂,成本高,造成价格太高;二、密码装置和锁定装置连在一起,这样在密码装置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有可能打开锁定装置;三、有经验的不法分子,可以破译密码,造成密码锁的破译几率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所述的现有密码锁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密码锁。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和原理是:通过带齿轮的旋钮的转动带动连动齿轮转动,连动齿轮又带动带齿轮的螺杆转动,从而使锁内上下排列的三个直径不等的圆盘上的直径相同的小孔转动到同一个投影面上,按下密码锁面板上套有弹簧的启动杆,使得启动杆穿过三个圆盘上的三个小孔以及位于圆盘下方的底板上的小孔,推动锁定装置中的圆盘转动,将锁杆向后拉,从而使锁杆被拉出锁套,锁定状态被解除。松开启动杆,启动杆复位,三个圆盘在弹簧的牵拉下也复位,这时三个小孔又不排列在一个投影面上,锁定装置在弹簧的牵拉下也复位;三个圆盘之间的距离为启动杆按下的距离。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密码锁由密码装置1和锁定装置2构成,其中密码装置1由面板11、面板上的刻度盘111、旋钮12、旋钮上的指针121、旋钮12包括内外连为一体的两个部分:外旋钮122和内旋钮123、三个连动齿轮131、132和133,以及一个圆形套圈134,固定件1311、1321和1331分别与圆形套圈134和锁内壁相连、转动轴1312、1322和1332分别与连动齿轮131、132和133的圆心以及圆形套圈134连接,三个连动齿轮131、132和133可以以转动轴为轴在圆形套圈上面旋转,按钮14、位于按钮下的启动杆141、与启动杆141相连接的弹簧142,固定弹簧142的装置143、三个螺杆151、152和153、分别位于螺杆的上下两端固定三个螺杆的固定件1511、1512,1521、1522和1531、1532,密码锁的中心轴16、位于密码锁面板11之下的上下排列并且圆心由中心轴16串接起来的三个圆盘171、172和173、位于圆盘上的小孔1711、1721和1731、与圆盘相连的弹簧1712、1722和1732、密码锁底板18、位于底板18上的小孔181。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密码锁的进一步改进,还可以在面板11和第一圆盘171之间增设一个牵引绳19,该牵引绳不具有弹性,一端固定在中心轴16上,另一端固定在密码锁的锁壁上,牵引绳的长度为中心轴至锁壁的距离r与中心轴的周长之和。
其中牵引绳优选无弹性的尼龙绳。
锁定装置2由锁定装置面板20、一侧开口的套筒21、位于套筒内的一侧带有齿轮的推进杆22、与推进杆22上的齿轮相配的具有齿轮的圆盘23、锁杆24、套在锁杆24上的弹簧25和锁套26构成,套筒21、圆盘23和弹簧25的一端固定在锁定装置面板20上。
还可以在锁定装置的圆盘上安装开启旋钮231。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密码装置和锁定装置是分开的,即使在密码装置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也不能打开锁定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码锁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锁具联合使用,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码锁既可以用于保险箱和文具柜,也可以用于普通门锁,以及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方向盘固定用锁,当用于普通门锁时,可以从门内转动锁定装置中圆盘上的开启旋钮将门打开;
4、它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码锁面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面板、111为刻度盘,刻度盘上以顺时针的顺序编制1-100的数字作为密码,12为旋钮、121为指针,旋转旋钮时,指针跟着旋转,14为按钮;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码锁的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0为锁定装置面板、21为套筒、22为推进杆、23为转盘、231为转盘上的启动旋钮、24为锁杆、25为套在锁杆24上的弹簧、26为锁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自然,未经谭自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18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