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立式梅花收线机上的进线导轮部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71318.3 | 申请日: | 2010-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顾康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 地址: | 2141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梅花 收线 导轮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收线机进线导轮部件,尤其是倒立式梅花收线机上的进线导轮部件,具体地说是用于进线。
背景技术
进线导轮是用于进线的一种部件。线进入后经减速机降线速降低后进入下步操作。所以进线导轮部件机构设计需合理,能使经过导轮部件的线稳定的进入下步操作。
在已有的技术中,用于进线的部件有多种,这些部件存在不能稳定的控制线速,结构复杂,操作不灵活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倒立式梅花收线机上的进线导轮部件,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有效的使进入的线以稳定适合的线速进行下一步操作。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倒立式梅花收线机上的进线导轮部件包括进线导辊、第一轴用挡圈、第一孔用挡圈、导辊轴、第一连接座、支架、导轮轴、第二轴用挡圈、第二孔用挡圈、进线导轮及方形蜗杆减速机;所述第一连接座用第二带平弹垫螺栓固定在收线机支架上,然后将方形蜗杆减速机用第三平弹垫螺栓与第二连接座及第一连接座配合,用第一平弹垫螺栓将支架固定在第一、第二连接座上,在进线导辊内卡入第一孔用挡圈,然后装入两个轴承,再卡入第一孔用挡圈,将装好的进线导辊套入导辊轴,用第一轴用挡圈卡住,然后用第一带平弹垫螺母将装好的进线导辊固定在支架上;在进线导轮内放入两个轴承,卡上第二孔用挡圈、第二轴用挡圈,将装好的进线导轮套入导轮轴,用第二带平弹垫螺母将装好的进线导轮固定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拆装方便;能有效的使进入的线以稳定适合的线速进行下一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包括:进线导辊1、第一轴用挡圈2、轴承3、第一孔用挡圈4、导辊轴5、第一连接座6、支架7、第一平弹垫螺母8、轴承9、第二平弹垫螺母10、导轮轴11、第二轴用挡圈12、第二孔用挡圈13、进线导轮14、第一平弹垫螺栓15、第二平弹垫螺栓16、方形蜗杆减速机17、第三平弹垫螺栓18及第二连接座1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先将第一连接座用第二平弹垫螺栓16固定在收线机支架的相应位置,然后将方形蜗杆减速机17用第三平弹垫螺栓18与第二连接座19与已固定的第一连接座6配合安装好。用第一平弹垫螺栓15将支架7固定在第一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19上。在进线导辊1内卡入第一孔用挡圈4,然后放入两个轴承3,再卡第一孔用挡圈4,将装好的进线导辊1套入导辊轴5,用第一轴用挡圈2卡住,然后用第一平弹垫螺母8将装好的进线导辊1固定在支架7上。在进线导轮14内放入两个轴承9,卡入第二孔用挡圈13、第二轴用挡圈12,将装好的进线导轮14套入导轮轴11,用第二平弹垫螺母10将装好的进线导轮部件固定在支架7上。
本实用新型用第一孔用挡圈4将轴承3固定在进线导辊1内,将进线导辊1套入导辊轴5,卡入第一轴用挡圈2将进线导辊1卡在导辊轴5上,导辊轴5支撑进线导辊1便于进线导辊1校直。轴承3承载进线导辊1的载荷。用第二平弹垫螺栓16将第一连接座6固定在收线机支架上用于支撑方形蜗杆减速机17与支架7,用第三平弹垫螺栓18将方形蜗杆减速机17固定在第一连接座6上,用于减速。用第一平弹垫螺栓15将支架7固定在连接座6上。第一平弹垫螺母8将导辊轴5固定在支架7上。支架7用于支撑导辊轴5与导轮轴11。第二孔用挡圈13将轴承9卡在进线导轮14内,用第二轴用挡圈12将进线导轮14卡在导轮轴11上,借助于轴承9使进线导轮14能更好的转动,轴承9承载进线导轮14的载荷,进线导轮14用于过线。用第二平弹垫螺母10将导轮轴11固定在支架7上,导轮轴11支撑进线导轮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是用于进线的,线从进线导辊1进到进线导轮14上,再利用方形蜗杆减速机17减速后进入下一步操作。整个过程是将进入的线速降低后输出去进行下步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1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设备的防坠落装置
- 下一篇:玻璃纤维布面张力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