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少漏光的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0621.1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2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娟;尹海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04 | 分类号: | F24J2/04;F24J2/5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交通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17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漏光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热水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减少漏光的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主要是真空管集热器、热管集热器和平板集热器。真空管和热管集热器效率较高,但由于管与管之间有间隙,间隙漏掉的太阳能无法利用;平板集热器不存在漏光问题,但这类集热器效率较低。还有一种波面真空玻璃板,它兼有真空管集热器和平板集热器的优点,但制作工艺较难,不易推广。
集热器的瞬时效率与室外温度成反比,集热量和集热效率与自身的温度呈反比。由此可见,当室外空气温度升高、集热器集热温度到达一定程度时,集热量将不会增加。如果用户需要连续一天都使用热水,则需要解决早上、下午太阳光的漏光问题,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漏光的太阳能热水器,该热水器利用集热管插空布置的方法来解决真空管和热管集热器的漏光问题,能够解决现有真空管和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漏光问题,提高集热管的集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方案提供一种减少漏光的集热管V字形排列分布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支架及架设在支架上的集热管组及储水箱,所述支架底边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储水箱对应该三角形结构V字形分布,并与支架呈倾斜角度布置;连接在该支架与储水箱之间的集热管组呈V字形排列分布。所述V字形分布的集热管组由若干成等间距均布的单体集热管按照一角度构成两列,该两列单体集热管分别在与支架后侧平行的水平面上间隔分布;所述两列单体集热管数量相同,该两列集热管按照53~75°角度分布。
所述间隔分布的各相邻单体集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为单体集热管管径的1.64~2.24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防漏光太阳能热水器,使得在东、南、西向的平行光都能够照射集热管。从投射的阴影区可知,上述结构不会产生漏光。该改造后的集热器能有效利用屋顶的面积,更有效的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从而解决现有真空管和热管集热器的漏光问题,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进而有效保证用户的热水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的参数选择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减少漏光的太阳能热水器为一集热管V字形排列分布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支架1及架设在支架1上的集热管组2及储水箱3,其中:所述支架1底边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储水箱3对应该三角形结构呈V字形分布,并与支架1呈倾斜角度布置;连接在该支架1与储水箱3之间的集热管组2呈V字形排列分布。并且在支架1后侧面设置有加强筋。
如图2所示,为集热管组V字形排列分布太阳能热水器的水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所述V字形分布的集热管组2由若干成等间距均布的单体集热管按照构成两列,该两列集热管按照53°角度分布。并且两列单体集热管分别在与支架1后侧平行的水平面上间隔分布;该间隔分布的各相邻单体集热管东、西向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等于集热管的管径;图2所示水平网格线上的每一行中分布有一单体集热管,沿该间隔分布的单体集热管的投影4可看出,各相邻单体集热管正南向垂直投影相连,投影间距为零。从图2所示,网格的间距等于单体集热管管径。本实施例间隔分布的各相邻单体集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为2.24d(d为单体集热管管径)。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为另一集热管V字形排列分布太阳能热水器的水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V字形分布的集热管组2按照75°构成两列,该两列单体集热管分别在与支架1后侧平行的水平面上间隔分布;该间隔分布的各相邻单体集热管正南向垂直投影相连,投影间距为零;各相邻单体集热管东、西向垂直投影之间有部分重叠。本实施例间隔分布的各相邻单体集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为1.64d(d为单体集热管管径)。
实施例3该实施例的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V字形分布的集热管组2按照60°构成两列,该两列单体集热管分别在与支架1后侧平行的水平面上间隔分布;该间隔分布的各相邻单体集热管正南向垂直投影相连,投影间距为零;各相邻单体集热管东、西向垂直投影之间有部分重叠。本实施例间隔分布的各相邻单体集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为2d(d为单体集热管管径)。
从图2和图3及上述实施例所示,将集热管组2呈V字形同时东南或西南放置,东、南、西向的平行光都能够照射集热管,从集热管的投影4可知此情况不会漏光而且两排管子不会同时出现照射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6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