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窗帘自动收放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68588.9 | 申请日: | 201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聪;王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德聪;王飞林 |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4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窗帘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的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窗帘自动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窗帘作为家居办公的必备用品,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窗帘不仅可以遮阳防尘,还可以起到装饰作用。
但是,现有的窗帘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拉开或收合,使用并不方便。有些窗帘是通过挂圈挂在窗框的导轨上,这样虽然手动拉开或收合窗帘时可以更省力,但是导轨的安装是非常麻烦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窗帘。有些窗帘是通过转轴带动窗帘收放的,这种窗帘的转轴一端设有齿轮和与齿轮配合的带珠拉绳,靠拉绳产生动力,由齿轮带动转轴收放窗帘,可这种窗帘的齿轮与拉绳之间容易发生故障,寿命较短。虽然还有些高档窗帘上安装有自动收放装置,但是这种自动收放装置结构复杂,安装麻烦,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自动收放窗帘并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的窗帘自动收放装置。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窗帘自动收放装置,包括固定箱和电机,所述固定箱内设有电机轴和带轮轴,所述电机轴一端与位于固定箱一端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轴另一端与固定箱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绕线轮和第一同步轮;所述带轮轴两端分别与固定箱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带轮轴上安装有第二绕线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箱外侧,电机为可实现正反转的遥控控制的电机。
所述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通过沉头螺柱分别固定在电机轴和带轮轴上。
所述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上分别缠绕有线,线在第一绕线轮上缠绕的初始位置和线在第二绕线轮上缠绕的初始位置相互错开。
所述固定箱一侧设置有端盖。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窗帘自动收放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构思巧妙,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同步轮同步带的传动结构对窗帘进行收放,使其工作可靠,稳定性好;
2、结构紧凑,体积小巧,节约空间,安装和使用方便;
3、装置能耗小,噪音低,适合家庭及办公场所使用;
4、成本低廉,制作容易,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窗帘自动收放装置,包括固定箱1和电机2,固定箱1内设有电机轴3和带轮轴4,电机轴3一端与位于固定箱1一端的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电机轴3另一端与固定箱1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电机轴3上安装有第一绕线轮5和第一同步轮6;带轮轴4两端分别与固定箱1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带轮轴4上安装有第二绕线轮7和第二同步轮8;第一同步轮6和第二同步轮8通过同步带9连接。电机2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箱1外侧,电机2为可实现正反转的遥控控制的电机。第一绕线轮5和第二绕线轮7通过沉头螺柱分别固定在电机轴3和带轮轴4上。第一绕线轮5和第二绕线轮7上分别缠绕有线,线在第一绕线轮5上缠绕的初始位置和线在第二绕线轮7上缠绕的初始位置相互错开,这样可以避免线的干涉,保证窗帘的正常开关。固定箱1一侧设置有端盖10。
本实用新型的窗帘自动收放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电机2的输出轴向某一方向旋转,电机2的输出轴作为整个装置的动力来源,驱动电机轴3旋转,电机轴3带动第一绕线轮5和第一同步轮6转动,第一同步轮6通过同步带9和第二同步轮8的传动作用驱动带轮轴4旋转,带轮轴4带动第二绕线轮7转动,最终实现第一绕线轮5和第二绕线轮7的同步旋转,第一绕线轮5和第二绕线轮7分别进行绕线,完成窗帘的拉开动作;通过遥控器控制电机2的输出轴反方向旋转,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亦随之反方向旋转,即可实现窗帘的收合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德聪;王飞林,未经曾德聪;王飞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85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速器视孔盖和减速器
- 下一篇:一种可组装场量检测型涡流探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