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带式真空过滤机的托滤布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68325.8 | 申请日: | 201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3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辉;周志诚;巫铁灵;李军;刘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3/04 | 分类号: | B01D33/04;B01D33/056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真空 过滤机 托滤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橡胶带式真空过滤机的托滤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橡胶带式真空过滤机往往使用一根、两根甚至三根托布辊来托住滤布以防止滤布下沉。
若只使用一根托布辊拖住滤布,则托布辊与主动辊、改向轮之间的间距太大,因此,在物料较重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求滤布的张紧度非常高才能防止滤布下沉,然而,滤布张紧度过高,则显然滤布与主动辊及其它滚辊之间磨擦力增大,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能耗增大。
若使用两根托布辊防滤布下沉,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发现,在过滤量过大时,主动辊侧会出现物料卷翻现象,由于两根托布辊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物料会沉积在两辊子之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造成滤布被托布辊卷进去的严重后果。
若使用三根棍子效果好但是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滤布下沉的橡胶带式真空过滤机的托滤布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橡胶带式真空过滤机的托滤布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主动辊、改向轮及位于主动辊、改向轮两者之间的托滤布组件,所述托滤布组件为平板式托滤布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平板式托滤布组件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槽钢座、与槽钢座固定连接的托板。
槽钢座为碳钢或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槽钢座由支撑板及与支撑板两侧一体连接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与机架固定连接,上固定板与托板固定连接。
机架上焊接有用于固定槽钢座的固定块,固定块与下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固定板与托板之间通过内角沉头螺钉固定,内角沉头螺钉的螺钉头端面位于托板内或与托板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上述设置避免了滤布与螺钉的之间产生摩擦以损坏滤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优选,所述托板平行于主动辊的两侧呈弯折状,弯折处呈弧形。
弯折状的设置,避免了滤布与托板侧边的直接接触,消除了托板侧边对滤布的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优选,所述托板与主动辊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托板与改向轮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
由于滤布的柔软性及生产过程温度的影响,当过滤物料量过大时物料容易产生卷翻,而掉到托板与主动辊、改向轮之间的夹缝中去,上述距离的设置保证了滤布不会在所述夹缝中出现下沉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优选,所述托板为高分子聚乙烯板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托板为高分子聚乙烯板材,聚乙烯板材制作简单、成本低且防腐、耐磨;采用平板式托滤组件相对背景技术中采用三根托住辊托住滤布的方式显然成本低下、经济实用;
2、本实用新型相对背景技术中采用两根托布辊托住滤布的方式消除了两个托布辊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的所带来的弊端;
3、托板与主动辊、改向轮之间的距离的设置,保证了滤布不会在托板与主动辊、改向轮之间的夹缝中出现下沉现象,使本实用新型相对背景技术中采用一根托布辊托住滤布的方式,对滤布张紧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橡胶带式过滤机的托滤布装置结构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托板剖面图。
图中,1、机架,2、主动辊,3、改向轮,4、槽钢座,5、托板,41、支撑板,42、上固定板,43、下固定板,44、固定块,51、沉头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83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