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8021.1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肖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5 | 分类号: | G01N21/05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流动 注射 流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环境、生物和食品监测等领域中微量样品的流动注射光度法检测仪器,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
背景技术
流动光度分析是一种管道化连续分析的方法,将被检测的试液注入载体流中进行反应,随后载体恒速的流进检测器中进行检测,其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生物、食品检测等领域。而在流动光度分析过程中流通池是关键部件,现有技术中的流通池一般在其流通池基体上设置进液口与出液口,基体内设有用于贯通进液口与出液口的流体通道,其基本形状分为H型、U型等结构,流体被光照射而产生吸光以实现分析检测。
但现有技术中的流通池存在以下缺点:a、流通池中需要设置分光系统,增加了仪器的制造成本,增大了仪器的体积,并且分光系统容易造成漏光、漏液等问题;b、由于流体输送管与光路通道的直径不一致以及光路通道两端存在转弯死角,使流体原本稳定的层流状态变成紊流状态,产生光折射,从而是测量产生偏差;c、流体通道一般采用开沟、抛光等多道工序处理,其制造工艺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容易造成偏差,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形成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省去繁琐的分光系统,降低其制造成本,提高其检测的灵敏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其包括外管,其中,该外管内设置有一直管作为流体通道,该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在与直管连接处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准光入口,出液管在与直管连接处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准光出口;外管在与准光入口对应端设置有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管与准光出口的对应端设置在光电检测器的屏蔽罩上;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发出具有一定波长的光束经过准光入口与准光出口正对光电检测器。
所述的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其中,上述直管、进液管与出液管由玻璃整体烧制而成,形成一体式流通池,直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黑色遮光衬里,用于将直管固定在外管上。
所述的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其中,上述进液管与出液管位于同一平面,且与直管均为直角连接,出液管、直管与进液管形成一竖折折结构。
所述的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其中,上述直管的长度为10毫米-10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将光源、流体通道以及光电检测器设置在同轴光路上,并且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式的结构,节省了繁琐的分光系统,降低了其制造成本,三者完全同轴,杜绝了仪器的漏光现象,提高了其检测的灵敏度。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将直管、进液管与出液管烧制为一体,使仪器的内腔壁平滑,减少了仪器中死体积和液体的层流,也不会造成测试液体的泄露,尤其是其结构紧凑,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漏光、确保同轴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流动注射系统在线监测以及手持简易光度检测仪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的剖面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将设置有流体通道、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外管直接设置在光电检测器,从而保证了光源、流体通道与光电检测器处于同一轴光路上,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结构,节省了分光系统,降低了其制造成本,提高了其检测灵敏度。图如1所示的,一体式流动注射流通池包括外管4,外管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形式的管行结构,并且其内壁是光滑的,比如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外管、高等塑料等有机材料制成的外管。
在该外管4内设置有一直管2作为流体通道,该直管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管5、出液管7,进液管5在与直管2连接处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准光入口3,出液管7在与直管2连接处为透明材料制成的准光出口8,使直管2、进液管5、出液管7、准光入口3以及准光出口8形成一体,比如可以采用透明玻璃(石英)、透明塑料等材料烧制为一体式结构,外管4上可以设置两个通孔,用于进液管5、出液管7伸出外管4,与相关测试仪器相连通,而且直管2的内壁平滑,减少了液体的层流,杜绝了漏液情况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8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膨化颗粒复合肥料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