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7946.4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9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田;颜兴林;刘成;江义波;徐雪冰;王明;吴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南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3/00 | 分类号: | B23P13/00;B21C3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251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以前使用的不锈钢管主要是无缝管。随着不锈钢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不锈钢焊管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少不锈钢焊管的产品质量完全可与不锈钢无缝管相媲美,且生产方式简单、容易变换产品规格、生产成本低,因而其用量逐年增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目前,不锈钢焊管的加工制造是采用不锈钢焊丝或焊条把钢管焊接在一起,按照订单中总长度的技术要求来组合长钢带然后输送入一个管道成形磨铣机,通过锻焊进行高频感应焊接,通过感应线圈热处理来消除成形应力和调整物理强度特性,然后进行冷却,绕在大的金属或木制卷轴上。导致焊缝内产生气体、夹渣等缺陷,且上述生产工程因无连续作业的可能,耗时、费工,在一个生产线上需多人操作,限制了不锈钢焊管的批量生产,且工作效率低、产品正品率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产品正品率高的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包括上料架、床身、收卷装置、主电机,所述床身上固定有平辊装置、立辊装置、导向装置、齿轮箱,所述平辊装置与立辊装置相互间隔依次排列,所述收卷装置布置在主机床身之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在床身上还固定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电气控制箱与氩弧焊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所述主电机的轴端连接有主减速机,所述主减速机通过传动轴与齿轮箱连接,所述齿轮箱通过传动万向节与平辊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在立辊装置和导向装置间布置焊接装置,且导向装置布置在焊接装置之前。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料、平辊、立辊、收卷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具有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操作便捷的优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上料架,2、平辊装置,3、立辊装置,4、氩弧焊机,5、电气控制箱,6、导向装置,7、焊接装置,8、收卷装置,9、主电机,10、主减速机,11、传动轴,12、传动万向节,13、齿轮箱,14、床身,1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不锈钢焊管生产系统,包括上料架1、床身14、收卷装置8、主电机9,所述床身14上固定有平辊装置2、立辊装置3、导向装置6、齿轮箱13,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平辊装置的数量为十个,立辊装置的数量为十一个,齿轮箱的数量为六个。在床身14上还固定有一个支架15,所述支架15上设置有电气控制箱5与氩弧焊机4,所述平辊装置2与立辊装置3相互间隔依次排列,在立辊装置3和导向装置6间布置焊接装置7,优选焊接装置的数量为二个,且导向装置6布置在焊接装置7之前,所述收卷装置8布置在导向装置6之后。所述主电机9的轴端连接有主减速机10,所述主减速机10通过传动轴11与齿轮箱13连接,所述齿轮箱13通过传动万向节12与平辊装置2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钢带先经上料架1,接着通过间隔排列的平辊装置2、立辊装置3对钢带进行辊压成型处理,再经焊接装置7将钢管头尾相焊接,通过氩弧焊机4对焊接的钢管进行隔离空气防止氧化处理,再经立辊装置3、平辊装置2,最后经收卷装置8将不锈钢焊管卷取起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南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南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7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