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弹性柔软型医用数据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7765.1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延治国;贾超;徐文广;张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4 | 分类号: | H01B11/04;H01B11/10;H01B5/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柔软 医用 数据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医疗设备拖链系统控制信号发出回馈的高弹性柔软型医用数据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医疗设备电子装置对输入输出信号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且医疗设备体积越来精密小巧,操作部件操作空间多位化和复杂化,作为不可或缺的传输和连接介质电缆而言,高性能,高柔化,高弹性的要求就越发严格。目前,国内大多数使用这种电缆产品领域都依靠进口,国内厂家生产还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鉴于国内对上述电缆供需矛盾和技术方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柔软型医用数据电缆。从组成材料的选择到结构的设计完全能达到市场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弹性柔软型医用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多股精绞成束超细镀银铜导体外挤包一层高弹性PVC绝缘层构成的绝缘线芯,还包括辐射纤维织物包覆层、镀锡铜丝屏蔽层、隔离层、内聚氨酯护套、外发泡聚氨酯护套,两根所述绝缘线芯对绞构成线芯对绞线组,在多根所述线芯对绞线组成缆集合外依次设有一层抗辐射纤维织物包覆层、镀锡铜丝屏蔽层、隔离层、内聚氨酯护套、外发泡聚氨酯护套;所述线芯对绞线组为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柔软性好:内导体为多股无氧铜线精绞成束,电性能优异,导体耐弯曲性好,导体柔软性高。2、信号传输质量优:采用通讯电缆的对绞结构,不同对绞组绞合节距不同避免传输信号电磁串扰。3、屏蔽性能高:采用镀锡铜丝单向缠绕,密度高,对电缆本身之外电磁干扰屏蔽效果好,适合于密集布置多种电缆的狭小场合高质量数字信号传输。缠绕工艺特性决定,使整体电缆柔软性提高。4、耐弯曲耐拖曳,护套采用双层护套结构,聚醚型聚氨酯材料,具有柔软耐磨,耐水解,防菌、抗粘连抗紫外线等多重优异性能,提高了恶劣环境下电缆使用寿命。5、外层护套为发泡结构增加了电缆的护套弹性对内部结构有极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高弹性柔软型医用数据电缆,包括在多股精绞成束超细镀银铜导体1-1外挤包一层高弹性PVC绝缘层1-2构成的绝缘线芯1,还包括辐射纤维织物包覆层2、镀锡铜丝屏蔽层3、隔离层4、内聚氨酯护套5、外发泡聚氨酯护套6,两根绝缘线芯1对绞构成线芯对绞线组,在多根线芯对绞线组成缆集合外依次设有一层抗辐射纤维织物包覆层2、镀锡铜丝屏蔽层3、隔离层4、内聚氨酯护套5、外发泡聚氨酯护套6。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工艺过程制造得到:用精密绞线机或束线机绞合多股精绞成束超细镀银铜导体1-1,在镀银铜导体1-1外用电缆挤出设备挤包一层高弹性无毒PVC绝缘层1-2构成绝缘线芯1,将两根绝缘线芯1绞合构成线芯对绞线组,每组有明显的颜色区分,线芯对绞线组经过退扭成缆加工组合,将多根线芯对绞线组按顺序正规排列在成缆机上进行成缆集合,本实用新型为两根对绞线组,在其外用绕包装置绕包一层高强度抗辐射纤维织物包覆层2,其外采用高速缠绕机单向缠绕一层镀锡铜丝屏蔽层3,在屏蔽层3外绕包纤维织物包覆隔离层4进行隔离,以便外护套的挤包。最后用双层挤出设备紧密挤包两层聚氨酯材料做为外护套即内层为实心的内聚氨酯绝缘护套5,以提高电缆强度,外层为发泡聚氨酯护套6以提高电缆护套弹性起到保护线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7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