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色手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65383.5 | 申请日: | 201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0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福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C09K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外壳,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了感温可逆变色材料的手机变色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外壳图案和颜色单一,如果要变换图案就要换外壳,操作不方便,浪费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71975提供一种变色手机,包括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和背光LED,变色手机还包括一透明外壳和温度和/或光亮强度传感器模块,温度和/或光亮强度传感器模块与A/D转换模块电连接,A/D转换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微处理器模块与背光LED电连接;温度和/或光亮强度传感器将温度和/或光亮强度模拟信号输入A/D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转换为温度和/或光亮强度数字信号,微处理器模块根据转换后的温度和/或光亮强度数字信号控制背光LED发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色手机能够随着外界温度和光亮强度改变手机的色彩,具有强烈的美感。但该装置过于复杂,成本高且能耗大,增大了手机的发热量,缩短了手机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204624涉及一种变色手机外壳,所述手机外壳外表面的局部或全部紧密覆盖透明薄膜层。本实用新型的变色手机外壳通过在手机外壳上设置透明薄膜层,利用光线干涉原理,让使用者在观察手机外壳时,视觉会感觉到手机外壳色彩丰富,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手机外壳色彩实现丰富的变幻,使使用者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同时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能够使手机外壳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但该薄膜层容易破损,受用寿命短,美观度差。
有鉴于此,本领域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一种使用了感温可逆变色材料的变色手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手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达到手机外壳随温度变化而变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色手机,手机外壳设有可变色材料,所述可变色材料是感温可逆变 色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可逆变色材料经浇注成所述手机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可逆变色材料嵌在所述手机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可逆变色材料的形状为三角形、五角星、圆形、方形或卡通图案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可逆变色材料在12℃~24℃时为白色,在0℃~11℃时为粉色,大于25℃时为绿色。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是直板式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是滑盖式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是翻盖式手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无需更换外壳,随温度变化即可使手机外壳显示不同图案,节省费用,节省资源,使用方便无需拆装。
2)采用感温变色材料,图案可以根据温度变换,增添使用乐趣。
3)温变材料利用温度的差异控制颜色的改变,不含汞,铅,铬等有毒重金属成分,对人体皮肤无毒无刺激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直板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滑盖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翻盖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翻盖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的直板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的滑盖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的翻盖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6的翻盖式变色手机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直板式变色手机
2滑盖式变色手机
3翻盖式变色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1至8,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六种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板式变色手机1,所述感温可逆变色材料经浇注成所述手机外壳,其中的感温可逆变色材料在12℃~24℃时为白色,在0℃~11℃时为粉色,大于25℃时为绿色。
本实施例中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53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地谷物联合收割机
- 下一篇:一种收集屋面雨水的自养式种植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