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4999.0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8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坚;王纪雯;林运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运徵 |
主分类号: | F28D9/02 | 分类号: | F28D9/02;F28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热交换 单元 构造 | ||
1.一种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一个热交换单元至少包含一板块型薄壁盒体,该薄壁盒体是由高导温性金属材料一体成型,该薄壁盒体具有上下两薄壁面,且该两薄壁面间一体连结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薄壁筒形管柱,并由该多个管柱的筒孔,在两薄壁面的外表面上形成相互对应贯穿的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及由该多个管柱的管壁,在两薄壁面的内面相互产生中空绕道型态的液体流通空隙,且该薄壁盒体的一个以上薄侧壁面上,设有与该液体流通空隙相通的一个以上入液口及一个以上出液口;通过液体在中空绕道的液体流通空隙内流动接触每一管柱的管壁,加上该薄壁盒体的上下两薄壁面与所有薄侧壁面的内面皆与液体接触的构成大面积热交换效应,由一个热交换单元或是由多个热交换单元构成热交换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薄壁盒体由铜金属材料电铸成型上下两薄壁面及成型各薄侧壁面,并在上下两薄壁面间一体成型连结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薄壁筒形管柱;材质为铜金属的上下两薄壁面、各薄侧壁面与多个管柱在上下两薄壁面间一体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薄壁盒体的上下两薄壁面间一体连结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薄壁筒形管柱,该多个管柱,包括有完整筒形、半筒形或部份筒形的完整筒形管柱与非完整筒形管柱,上下两薄壁面间能够由完整筒形管柱与非完整筒形管柱阵列平均分布的自然安排出中空绕道型态的液体流通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薄壁管柱的筒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完整或非完整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个热交换单元还包含一与薄壁盒体每一入液口形成组接的入液导流管及一与每一出液口形成组接的出液汇流管,且该入液导流管及出液汇流管的一端,分别具有一进液接口及一排出液接口;由该进液接口接入液体,通过该入液导流管把液体分配到薄壁盒体的入液口进入薄壁盒体内,能使液体平均分布到各角落的液体流通空隙内流动,而从出液口流出的热交换后液体,则凭借出液汇流管的汇合,共同由该排出液接口接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入液导流管的进液接口还与一入液配置管件组接,及该出液汇流管的排出液接口还与一出液配置管件组接,使用多个热交换单元,能由入液配置管件整合多个热交换单元统一从相同的一条入液路管路得到热交换液,以及能由该出液配置管件整合多个热交换单元统一从相同的一条出液路径管路排出热交换后的液体,上述多个热交换单元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热交换单元的薄壁盒体,其上下薄壁面的多个通孔上,还相互插接有多支连通的中空金属管件,由该连通的多支中空金属管件内接入欲热交换的液体与每一薄壁盒体内流动的原液体在管柱处产生热交换效应,使两种不同温度的液体在多个热交换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个热交换单元的薄壁盒体,其上下两薄壁面的一薄壁面的外表面,还设有一集热片;在该薄壁面上建构热温传导路径,冷却液由入液口进入薄壁盒体内通过液体流通空隙带来热温从出液口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热交换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集热片是铜金属集热片或是石墨集热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运徵,未经利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运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49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生产用卧式冷凝器加热夹套结构
- 下一篇:自动喷雾式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