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轮胎拆卸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3351.1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佩成 |
主分类号: | B60C25/02 | 分类号: | B60C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3748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轮胎 拆卸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用于各种直径大小的汽车轮胎拆卸的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轮胎修补及其他类似场合中需要将轮胎拆卸下来,然后将轮胎和钢圈分离,进而实现对轮胎的修补工作。针对于众多的汽车轮胎修补网点来说,准备一台专门的轮胎专用拆卸机器是必要的,也是比不可少的。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轮胎拆卸设备往往结构十分复杂,操作起来也非常繁琐,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造价较高,一般的维修网点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小汽车维修网点中推广简易的机械式轮胎拆卸工具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用性的汽车轮胎拆卸工具。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可以手动方便快捷地将汽车轮胎和钢圈分离,以便尽快完成对橡胶轮胎的修补工作,达到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和适用性强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轮胎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拆卸工具包括有连体双三角架、调节管、后叉支架、调节套筒和压力杆;所述的连体双三角架是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而成,两个所述的连接杆垂直固定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斜角位置,在第一连接杆的中间设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的压力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于 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上固定有调节套筒,调节套筒内设有卡勾杆,卡勾杆的端部设有卡于钢圈螺孔上的卡勾;所述的调节管上端置于压力杆上,推杆置于调节管内,推杆上有压力板以压住汽车轮胎;所述的连体双三角架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头,所述的后叉支架的上端连接在连体双三角架上的第二连接头上,后叉支架的下端连接在用于卡在钢圈螺孔上的小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上固定有调节套筒,所述的卡勾杆穿于第二连接杆上并设置在调节套筒内。这样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卡勾杆可以在调节套筒内自由伸缩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力板为可贴于汽车轮胎上的月牙形,其内弧半径介于汽车轮胎内径和钢圈外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力杆上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的调节管一端选择置于合适的调节孔内。压力杆上设计调节孔以及调节管可在调节孔间移动是为了实现人为操作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力矩,达到便于操作省时省力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勾的结构包括位于端部弯向一侧的端勾,在端勾上部设有抵板,所述的端勾伸入至螺孔内侧并卡于内壁上,抵板抵于螺孔外侧。
在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力杆的一侧还设有加长杆。这种结构设计也是为了实现人为操作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力矩,达到便于操作省时省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拆卸工具较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若干简单的机械部件组成,制造成本低,完全是为了汽车轮胎和钢圈间分离而设计,专门应用于汽车轮胎的拆卸,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拆卸工具上具有调节孔,可以根据轮胎直径大小的不同进行距离调节和力矩调节,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 大小的汽车轮胎的拆卸,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3.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拆卸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一个人即可完成,无需动力设备,无需多人配合完成,简单易行,可以应用于众多中小汽车维修网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轮胎拆卸工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轮胎拆卸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
1-连体双三角架11-直角三角形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第一连接头15-第二连接头2-调节管3-后叉支架31-小叉4-压力杆40-长槽41-调节孔42-加长杆5-调节套筒51-调节孔6-压力板61-推杆7-卡勾杆8-卡勾81-端勾82-抵板9-汽车轮胎91-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的拆卸工具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拆卸工具的结构和使用过程,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先请看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轮胎拆卸工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拆卸工具的主要结构包括有连体双三角架1、调节管2、后叉支架3、调节套筒5和压力杆4。上述几个部件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结构,由连体双三角架1、后叉支架3和调节套筒57构成了支撑结构,而压力杆4和调节管2构成了施力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佩成,未经王佩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3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