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上坡起步辅助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62817.6 | 申请日: | 2010-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9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余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玲波 |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B60T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4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上坡 起步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驾驶辅助装置,尤其是指汽车上坡起步时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手动档汽车的离合器、刹车和加速器之间互不关联,需要驾驶员进行手动操控,要达到良好的驾驶效果,驾驶员必须对上述操控过程进行优化调节。在车辆通畅运行的一般情况下进行这些操作并不困难,而且还能带给驾驶员操控乐趣。但是在上坡过程中,遇到堵车时需要停车时,首先用一只脚踩下离合器,另一只脚踩下刹车踏板,如果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还要拉起手刹,挂入空档,这样才能解放自己的双腿。起步时,再踩下离合器,挂入低速档,然后缓慢松开离合器至半联动状态,另一只脚踩下油门踏板,同时松开手刹,汽车正常起步。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频繁操作容易造成失误,如果这几个动作做得不到位或者配合不够协调,极容易造成汽车在起步时后退,酿成交通事故。或者造成发动机熄火,起步失败。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自动变速箱,采用自动变速箱的自动档汽车在上坡起步时有效避免了起步后退的问题,但是结果相对复杂,制造成本和能耗较高、可靠性也有所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在上坡起步时有效避免熄火、后退,同时操作比较简单、成本低廉的汽车上坡起步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离合器踏板连杆、刹车踏板连杆,在离合器踏板连杆和刹车踏板连杆相应位置安装有辅助机构,由辅助踏板和通过连杆与之相连的离合器压板、刹车压板组成。离合器压板和刹车压板通过定位镙钉调节位置并固定在连杆上,与离合器踏板连杆和刹车踏板连杆位置相对应。离合器压板和刹车压板为长度可调节结构。长度可调节结构采用双段凹凸式连接板体,一段板体开有凹槽,安装紧固螺钉8。辅助踏板与连杆为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改变现有汽车离合器和刹车系统结构,仅添加一个简单的辅助踏板,踩下辅助踏板就能够实现与离合器踏板和刹车踏板的联动,实现了在停车时“一脚驻车”,上坡起步时一脚控制辅助踏板,一脚控制油门踏板就可实现顺利起步,不会熄火、后退,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交通隐患。本发明仅对现有汽车作微小改动,具有结构简单,改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辅助踏板1和离合器压板2、刹车压板3通过连杆4相连,离合器压板2和刹车压板3分别置于离合器踏板连杆5和刹车踏板连杆6上方。离合器压板2和刹车压板3与连杆4采取可活动连接。连杆4上设定位镙钉7,将离合器压板2和刹车压板3固定在连杆4上,可随着离合器踏板连杆5和刹车踏板连杆6的位置进行左右调节。
下面结合操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当驾驶员在上坡行驶途中需要停车时,只需要用左脚踩下辅助踏板1,就可以通过连杆4带动离合器压板2、刹车压板3同步向下活动,压下离合器踏板连杆5和刹车踏板连杆6,在分离离合器的同时完成停车。离合器压板2和刹车压板3设计为长度可调节方式,具体可以采取两段式设计,即离合器压板2和刹车压板3均由两段板体组成,其中一部分板体与另一部分板体呈凹凸连接,一部分板体上开有凹槽,当另一部分板体插入这部分板体后,用紧固螺钉8进行定位,实现长度的任意调节,其目的是使板体能够根据车辆离合与刹车行程及磨损状况任意调节长短,确保离合分离与刹车制动同步进行。在上坡起动过程中,一只脚缓慢松开辅助踏板1,连杆4带动离合器压板2和刹车压板3向上活动,松开离合器踏板连杆5和刹车踏板连杆6,另一只脚正常加油,非常方便就可完成起步过程,且不会造成汽车起步熄火、后退,减少因上坡起步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事故。
辅助踏板1与连杆4之间采取活动连接,平时为节约驾驶室空间,可将辅助踏板1翻转贴在车身内侧,在平路或下坡时,驾驶员可根据平时的习惯进行驾驶。在需要使用时才将辅助踏板1翻转成踏板形状。
上述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来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到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玲波,未经余玲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2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有载动态压力测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