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电源降压节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2616.6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4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罗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恩荣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13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电源 降压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节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电源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众所周知,我国通信设备采用直流供电方式,其标准工作电压为-48V(适应电压范围是-57V~-40V),而蓄电池厂家提供的蓄电池标准电压也为48V(实际供电电压的范围是43.2V~55.2V);因此,目前大多通信设备都是由24只蓄电池串联而成的蓄电池组对进行浮充供电。然而,由于蓄电池组所需的浮充电压为-54V,因此在浮充供电过程中实际施加在设备负载上的电压也为-54V,比标准工作电压-48V高出了6V;不仅造成设备多产生了6V电压的功耗,而且还增加了降低机房温度的用电消耗。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浮充供电电压的通信电源降压节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由主蓄电池组和辅助蓄电池组串联而成的蓄电池组、并联在主蓄电池组两端的主充电器、并联在辅助蓄电池组两端的辅助充电器、以及串联后并联在辅助蓄电池组两端的定向二极管和继电器常开触点构成,控制器与主蓄电池组和辅助蓄电池组连接;控制器由依次串接在主蓄电池组正负极之间的可变电阻DW、第I电阻R1以及稳压管W,并联在可变电阻DW两端的第I电容C1,发射极通过第II电阻R2接于主蓄电池组正极、基极与可变电阻DW连接的第I三极管BG1,发射极与第I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并接、 基极与第I三极管BG1集电极连接的第II三极管BG2,连接在主蓄电池组负极与第II三极管BG2基极之间的第III电阻R3,依次串联在第II三极管BG2集电极与蓄电池组负极之间的第IV电阻R4、第V电阻R5,基极通过第I二极管D1连接于第IV电阻R4和第V电阻R5串接点之间、发射极接于蓄电池组负极的第III三极管BG3,基极与第III三极管BG3集电极连接、集电极与第III三极管BG3发射极连接的第IV三极管BG4,接在第IV三极管BG4发射极与蓄电池组正极之间的继电器,通过第II电容C2与市电连接的整流桥YJ,与该整流桥YJ连接的光电耦合器GO,连接在该光电耦合器GO输出端与第III三极管BG3基极之间的第II二极管D2,接在光电耦合器GO输出端与主蓄电池组负极之间的第VI电阻R6,接在光电耦合器GO输出端与辅助蓄电池组负极之间的第III电容C3构成;主蓄电池组由二十一只蓄电池串联而成,辅助蓄电池组由三只蓄电池串联而成。
在第IV电阻R4与第II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之间接有指示灯D。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传统蓄电池组改为了主蓄电池组和辅助蓄电池组,并在传统的浮充电路中增加了辅助充电器和控制器,因此在浮充供电过程中只有主蓄电池组中的二十一只蓄电池为负载供电,而辅助蓄电池组中的三只蓄电池处于补充充电的待工作状态;从而能够将原来施加在负载上的电压由-54V降为-47.25V(接近标准工作电压值),既满足了负载工作电压的要求、又保证了蓄电池的充电质量,同时还降低了设备负载在浮充供电时20%以上的功耗以及机房降温的用电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传统通信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充电器1 主蓄电池组2 控制器3 继电器4 负载5继电器常开触点6 定向二极管7 辅助蓄电池组8 辅助充电器9蓄电池组10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恩荣,未经罗恩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2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组的均衡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交流风机的过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