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灯亮度自适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2347.3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9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宫泽龙;金立生;苏彦鹏;龚建;勾杰;申仲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08 | 分类号: | B60Q1/0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亮度 自适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车灯亮度的自适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灯亮度智能化控制越来越受到各汽车厂商的重视,目前的车灯亮度自适应系统大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车灯亮度实行调节。
1、梅赛德斯-奔驰C级轿车配备的智能照明系统具有五种不同的照明模式。分别为:乡间公路照明模式、高速公路照明模式、增强型雾灯照明模式、主动转弯照明模式和弯道灯功能模式。但是,该装置的不足在于:
1)只能根据几种特殊情况,分别开启大灯中的某几个,实现不同光强下灯光的有级变换,无法满足多变的行车环境。
2)加工成本高,只有少数高档车配置该装置。
2、汽车灯光智能控制器(L.A.C系统),能够利用光电转换器对汽车行驶过程中前方的环境光线进行数字化的接收检测,将检测到的信号输入微电脑芯片,利用专业CTT系统分析软件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发出控制指令,实现汽车仪表灯、示宽灯、行车灯、前照大灯远光、前照大灯近光的自动开闭与自动切换,但是该装置仍然没有实现灯光的无级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检测外界环境光照度和汽车行驶车速,实现车灯亮度无级调节的自适应系统。
本实用新型由检测模块I、处理模块II、控制模块III和车灯9组成,其中检测模块I中的车速检测单元1输出端与处理模块I中的车速—距离处理单元3连接,将测得的实时车速信号输入车速—距离处理单元3;检测模块中的环境光照度检测单元2输出端与处理模块II中的运算处理单元5连接,将测得的环境光照度信号输入运算处理单元;处理模块II中的光照度—光通量处理单元6输出端与控制模块III中的控制单元7连接,将光通量补偿值输入控制单元7;控制模块III中的驱动电路8与车灯9连接,调节车灯9的光通量,补偿环境光照度。
检测模块I由车速检测单元1和环境光照度检测单元2组成,其中车速检测单元1输出端与处理模块中的车速—距离处理单元3连接;环境光照度检测单元2输出端与处理模块中的运算处理单元5连接。
处理模块II由车速—距离处理单元3、距离—光照度处理单元4、运算处理单元5和光照度—光通量处理单元6组成,其中车速—距离处理单元3输出端与距离—光照度处理单元4输入端连接,将安全距离信号输入距离—光照度处理单元4;距离—光照度处理单元4输出端与运算处理单元5输入端连接,将适宜光照度度信号输入运算处理单元5;运算处理单元5输出端与光照度—光通量处理单元6输入端连接,将光照度补偿值信号输入光照度—光通量处理单元6;光照度—光通量处理单元6输出端与控制模块III的控制单元7输入端连接,将光通量补偿值输入控制单元7。
控制模块III由控制单元7和驱动电路8组成,控制单元7输入端与处理模块II的光照度—光通量处理单元6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7输出端与驱动电路8连接,将获得的光通量补偿值控制驱动电路8。
本实用新型各部分的细节和作用:
1.环境光照度检测单元2采用照度计,实时获取行车环境的实际光照度I1。利用光敏器件将实际光照度转变为连续的电信号,经过模电数电转换器转换为高频数字信号输出到处理模块II的运算处理单元5。
2.车速检测单元1采用GPS,实时获取行车速度并输入到处理模块II中车速—距离处理单元3。
3.车速—距离处理单元3根据输入实时行车速度,采用车速—距离处理模型获得该车速对应的安全照明距离L(单位m),并将其输出到距离—光照度处理单元4。
其中:L--车速为ua时的安全照明距离,单位m
100是根据交通安全法规规定的车速小于100km/h时的安全照明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2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火线圈内部温升控制方法
- 下一篇:回转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