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1644.6 | 申请日: | 201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0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伟;王鑫伟;徐嘉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大伟 |
主分类号: | A45F4/12 | 分类号: | A45F4/12;A45C9/00 |
代理公司: | 牡丹江市丹江专利事务所 23205 | 代理人: | 张雨红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包,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作马夹的多功能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地震、洪水、矿难、雪灾等意外事件的频发,以及因生活水平提高伴随而来的野外探险、户外休闲、登山、漂流、商务及休闲旅游的增加,人们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及处理知识以及应及设备的需求就尤显得迫切。目前,市售的各种医疗急救包及各类工具包对于应用于上述这些方面的自救处理就显得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便于单独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多功能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包体和包带,所述包体为马夹状的缝制品,包体底部敞口并于底部四边设有底连接装置,包体前部开襟并纵向设有前连接装置,包体于上部两侧设有袖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的优点,可于内部及外围提供的口袋分别携带大量的自救用品及工具,即可以当作背包背在身上,也可以当作马夹穿在身上进行御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作马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它包括包体1和固定在包体1后部的包带2,所述包体1为马夹状的缝制品,包体1底部敞口并于底部四边设有底连接装置3,包体1前部开襟并纵向设有从底部贯穿到顶部的前连接装置4,包体1于上部两侧设有袖口5。
所述袖口5四边设有肩连接装置6。
所述袖口5处设有袖口封片7,袖口封片7四边设有肩连接装置6,袖口封片7通过肩连接装置6与包体1的袖口5连接。
所述包体1底部于敞口处设有底封片8,底封片8四边设有底连接装置3,底封片8通过底连接装置3与包体1的底部连接。底封片8可以通过系带或钮扣于包体1底部加强固定。
所述包体1底部设有衬底9,衬底9的一边固定在包体1的后底部,衬底9的其余边通过系带或钮扣固定在包体1底部。
所述底封片8前部设有加强封片10,加强封片10的一边固定在底封片8的前部,加强封片10通过粘片、系带或钮扣固定在包体1的前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底连接装置3、前连接装置4和肩连接装置6可以是拉链、粘片、系带、挂钩或钮扣等连接方式,这些连接方式均属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惯常手段,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可于包的内部及外围提供大量的口袋,可分别携带大量的自救用品及工具,即可以当作背包背在身上,也可以当作马夹穿在身上进行御寒。通过本实用新型携带的备品,可以让使用者在无外界救援的环境下独立生存8至15天,还可借助包内工具离开困境。此外,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袋内里衬内增加浮力单元或气囊等装置作为救生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大伟,未经王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1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把脱水机
- 下一篇:用于萃取磷酸工艺的多点快速硫酸浓度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