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压延机用耐火唇砖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61619.8 | 申请日: | 2010-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9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晶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3B13/18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纪元;赵卫康 | 
| 地址: | 313023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压延机 耐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压延机用耐火唇砖。
背景技术
玻璃压延机设置于玻璃窑的出口处,作用为将玻璃窑中送出的玻璃液压制成需要的玻璃制品,玻璃液从玻璃窑中流出后通过耐火唇砖的导向后被送至玻璃压延机的压辊处。普通的耐火唇砖由耐火材料制成,因玻璃窑中送出的玻璃液温度较高,玻璃液流动性较好,而一般的耐火材料均为热的不良导体,因此玻璃液经过耐火唇砖后到达压辊处时温度仍较高,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即使经过压辊的压制和冷却,还是无法降至较低温度,压制成形后的玻璃仍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和一定的流动性,易使玻璃无法保持压制后的形状,造成变形而产生废品和次品;而压制过程中玻璃液的温度又不能太低,玻璃液温度过低则玻璃液会提前成形而变脆,成形后的玻璃易被压辊压碎而造成整条生产线的断裂。因此,从玻璃窑中送出的玻璃液在进入压辊以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这是普通的耐火唇砖无法做到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控冷却的玻璃压延机用耐火唇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压延机用耐火唇砖,呈条状,上表面为平面,所述耐火唇砖的后表面设有冷却槽。
耐火唇砖的后表面设置有冷却槽,冷却槽内设置冷却管,耐火唇砖经过冷却后温度较低,对其上表面通过的玻璃液有一定的冷却作用,使得玻璃液在通过耐火唇砖和压辊后温度降至要求,并完全定形;由于耐火唇砖由耐火材料制成,普通的耐火材料均为热的不良导体,因此耐火唇砖无法对玻璃液进行迅速冷却,冷却作用有限,保证了玻璃液在通过耐火唇砖后不会因过多冷却而提早成形。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槽为一条,且呈轴向。
作为优选,所述耐火唇砖的下表面设置有辊筒槽。
滚筒槽的设置可使唇砖深入压辊中间,将玻璃液直接送入压辊的压制处,避免玻璃液经过过多部件,减少玻璃液参杂的杂质。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槽的槽底部宽度大于槽口部宽度。
一条轴向的冷却槽,冷却槽深入耐火唇砖的内部,冷却槽的槽口部宽度较小,冷却槽略呈收口状,冷却管能充分冷却耐火唇砖,并通过调节冷却管内冷却液的流速,控制耐火唇砖的冷却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槽的上端部的宽度大于冷却槽下端部的宽度。
下端部的后侧还设置有包裹冷却管的支架,下端部的宽度较小,保证了安装完支架后的下端部后表面低于上端部的后表面,唇砖与玻璃窑接触后上端部能与玻璃窑出口紧密贴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改造和使用成本低,冷却效果可控,保证了玻璃生产的成品率和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中,1、冷却槽,2、冷却管,3、辊筒槽,4、压辊,5、上端部,6、下端部,7、唇砖支架,8、槽底部,9、槽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玻璃压延机用耐火唇砖,如图1所示,呈条状,耐火唇砖的上表面为平面,耐火唇砖的下表面设置有辊筒槽3,耐火唇砖的后表面设有一条呈轴向的冷却槽1,所述冷却槽1的槽底部8宽度大于槽口部9宽度,所述冷却槽1的上端部5的宽度大于冷却槽1的下端部6的宽度。
安装时,如图1、2所示,将冷却管2安装于冷却槽1内,将耐火唇砖安装于唇砖支架7上,唇砖支架7的后挡板挡住冷却槽1的槽口部9, 唇砖支架7的后表面与上端部5的后表面相平,压辊4安装于耐火唇砖的前方。
工作时,将耐火唇砖的后表面紧贴玻璃窑的出口,玻璃液从玻璃窑中流出,经过耐火唇砖的上表面,流至压辊4处,冷却液从冷却管2经过,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使玻璃液经过压辊4压制后温度正好符合要求,完全成形。
其中,耐火唇砖靠近压辊4的一端为前端,与玻璃液接触的面为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晶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晶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1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