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童车用减缓前后撞击的减震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0648.2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徐钦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钦英 |
主分类号: | B62B9/18 | 分类号: | B62B9/1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王挺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童车 减缓 前后 撞击 减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童车用减缓前后撞击的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儿童身体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其抗震能力极其有限,甚至有些较小的震动都有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小的伤害,因此市场上现有的童车大多都在前轮组以至后轮组处设置有上下减震装置,当路面凹凸不平时这种上下减震装置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提供有效的缓冲作用。然而当童车在前后方向上发生碰撞时,上下减震装置不能发生作用,也没有其他有效的手段对前后方向上的碰撞提供缓冲以对儿童加以保护,因此现有的童车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童车用减缓前后撞击的减震机构,其能够提供前后方向上的减震功能,以缓减因意外碰撞而可能产生的对婴童的损伤,以消除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童车用减缓前后撞击的减震机构,本减震机构包括与前车轮相连的前车架和与后车轮相连的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车身,前车架与后车架的连接之处设置有减震弹簧。
由于童车的前车架与后车架的连接之处设置有减震弹簧,因此当童车在前后方向上发生意外碰撞时,减震弹簧产生形变以吸收碰撞能量,由此产生缓冲作用并对童车中的婴孩提供有效的保护。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保护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童车用减缓前后撞击的减震机构,本减震机构包括与前车轮相连的前车架10和与后车轮相连的后车架20,前车架10与后车架20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车身,前车架10与后车架20的连接之处设置有减震弹簧30。
为明确起见,本文中在此规定前、后方向的具体含义:所述的前方即为童车的车头方向,后方即为童车的车尾方向。
前车架10有多种实现方式,其基本目的是形成一个框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所述的前车架10包括两根平行且等长的前轴11,前轴11与前车轮相连,且前轴11的轴向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前轴11之间设有连接彼此的前连杆12。
同样的,如图1、3所示,所述的后车架20包括两根平行且等长的后轴21,后轴21与后车轮相连,且后轴21的轴向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后轴21之间设有连接彼此的后连杆22,所述的后轴21与前轴11相连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30。
减震弹簧30的设置方式也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套管将前轴11的后端与后轴21的前端连接起来,并将减震弹簧30设置在套管中即可,则当童车的前后方向发生碰撞时,前轴11的后端与后轴21的前端均对减震弹簧30产生挤压作用,以此提供缓冲作用以实现对童车中婴孩的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如图1~4所示,所述的前轴11与后轴21均设置为中空的圆杆,前轴11的后段套设在后轴21的前段上,前轴11的杆身内固设有减震弹簧30,且后轴21的前端与减震弹簧30抵靠在一起。
当然前轴11与后轴21也可以考虑采用方杆或多边形杆,圆杆的受力性能好,结构强度高,易于制造生产,使本实用新型的优先选择。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轴11之间的前连杆12的中轴线与前轴11的轴线垂直,前连杆12的端部插入前轴11中并与前轴11固定在一起,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如图1、3所示;所述的减震弹簧30的前端与前连杆12的插入前轴11中的端部抵靠在一起,减震弹簧30的后端与后轴21的前端抵靠在一起。
如图2、4所示,所述的前轴11与后轴21的连接处设置有引导后轴21在前轴11内滑动的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沿前轴11的径向固定设置在前轴11上的限位销13,后轴21的前段杆身上沿后轴21的轴向设置有条状的限位滑槽23,限位销13穿过限位滑槽23将前轴11与后轴21连接在一起,限位销13与限位滑槽23之间为滑动配合。
限位装置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前轴11与后轴21互相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保证了一定长度的滑动行程,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调整滑动行程的长度,以使整个减震机构稳定的发挥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所述的限位滑槽23沿后轴21的轴向长度L与减震弹簧30的压缩行程相吻合,且限位销13的外径与限位滑槽23的宽度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钦英,未经徐钦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0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免应力集中的钻杆螺纹接头
- 下一篇:赭石水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