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纱线张力平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0227.X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冀森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4/48 | 分类号: | D01H4/48;D01H13/1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张力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零部件,具体为一种自由端纺纱机半自动生头过程中使用的纱线张力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自由端纺纱机的单一纺纱单元包括棉条喂入机构、棉条开松机构、纺纱机构和引纱机构,其中纺纱机构包括一个铰链轴,引纱机构包括引纱辊和压辊。棉条通过喂入机构输送入纺纱机构,纺纱机构将棉条分梳为纤维条,纤维条被凝聚成纤维带并加捻成纱线,纱线由引纱机构的引纱辊输送到绕线筒。纺纱过程中会发生断纱,必须恢复纺纱,这一过程就是生头,纱线受一断线传感器监控,纱线断裂时断线传感器向控制单元发出信号,控制单元断开棉条的送进,由工人找到纱线断头并送入纺杯,控制单元控制喂入机构开始给棉,使纱线断头在纺杯内的收集面上与纤维带结合,生头后的纱线穿过引纱辊和压辊后输送到绕线筒卷绕成纱筒。
传统的人工生头方法,由于个别操作步骤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受操作工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影响比较大,纱线的接头质量不稳定,纱线质量不高。第二种方式是全自动生头,自动生头过程非常复杂,包含很多特殊的装置和操作过程,当数次生头失败,自动机脱离纺织单元时需要进行精确调整,重启该单元时还必须依赖操作工人。
目前使用的半自动生头装置可提高生头后的纱线质量,其结构包括一个平衡杆,平衡杆上端与斜臂连接,下端与引纱机构的压辊连接,斜臂上端连接绕线筒,平衡杆中部设有与由电磁铁控制的脱扣机构,该脱扣机构可将平衡杆支撑于高位使卷取辊与绕线筒分离或者使平衡杆脱离支撑位置下降至低位从而使卷取辊与绕线筒拉触。当纱线断头时,控制单元控制喂入机构停止给棉,抬升斜臂,斜臂带动平衡杆向上运动,脱扣机构将其支撑于高位,卷取辊与绕线筒分离停止卷取。由人工测量纱线并将纱线断头送入纺杯后,控制单元控制启动给棉,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控制电磁铁动作,电磁铁带动脱扣机构断开使平衡杆的位置下降至低位,纱线断头被吸入纺杯并在纺杯内的收集面上与纤维带结合,此时,卷取辊与绕线筒结合开始卷绕,完成生头。这种半自动纺纱接头方式的缺陷在于:纺纱接头的瞬间,纺杯转动时拉动纱线导致纱线轴线张力增强,纱线张力的增强会影响纺纱接头的质量,过高的纱线张力导致纱线质量的降低,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半自动纺纱机械中也存在于全自动纺纱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半自动生头过程中纱线张力进行平衡的纱线张力平衡装置,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接头时产生的轴向拉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纱线张力平衡装置,包括电磁铁、与电磁铁联动的平衡杆以及引纱辊和压辊,还包括一个至少设有三个角的多角槽板,多角槽板的中部通过销轴连接于导纱架上,有三个角分别设置于槽板的上端、下端和侧面,侧面角的上表面为与平衡杆下端接触的止推面,上端角通过弹簧与托架连接,下端角固定有移动杆。
接头前,纱线置于移动杆的右侧,再通过卷取辊到达绕线筒进行卷绕,纱线处于偏离其轴向的位置,接头时,在控制单元作用下,多角槽板通过平衡杆与电磁铁联动,控制机构控制电磁铁动作,电磁铁的动作使平衡杆位置下降并推动槽板止推面,从而带动槽板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杆随槽板转动时将纱线导入到压辊与引纱辊之间,此时,纱头 受纺杯内的负压作用,纱线回到其轴向位置,纱头被吸到纺杯中的收集面与纺杯内的纤维接触,开始生头。在生头过程中,通过移动杆作用,改变了纱线进入引纱吸管的倾斜角度,即在进行纺纱牵引出纱线过程中,纱线相对于引纱与压辊的握持作用下的位置偏离一角度,即改变了纱线与引纱辊的轴线方向的输入角b,移动杆的导入作用使纱线的轴向张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释放,达到了平衡纱线张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纱线张力平衡装置,可对生头过程中的纱线张力变化进行调整,可提高生头质量,并可以减少断线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纱线张力平衡装置完成接头后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纱线张力平衡装置准备接头时的前视图截面图。
图3用新型纱线张力平衡装置准备接头前纱线张力平衡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中,1-电磁铁;2-平衡杆;3-引纱辊;4-压辊;5-托架;6-槽板;7-销轴;8-导纱架;9-止推面;10-弹簧;11-移动杆;12-沟槽区;13-断线传感器;14-开关;15-控制单元;16-斜臂;17-绕线筒;18-卷取辊;19-引导管;20-摇臂;21-纱线;22-棉条;23-纺杯;24-棉条喂入机构;25-棉条开松机构;26-托架;a-倾斜角;b—输入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02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以制成轻量化防热手套的包覆纱结构体
- 下一篇:喷丝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