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收集采样的一体式肛管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59995.3 | 申请日: | 201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沈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收集 采样 体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来讲涉及一种便于收集采样的一体式肛管。
背景技术
肛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肛管的一端置入人体肛肠内,一端置于体外,病患排泄时,将肛管置于人体体外的一端接入到容器中进行排泄,尤其是适用于术后不便于进行排泄物排泄的病患。现有的肛管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病患的排泄时间不固定,当需要对病患排泄的排泄物进行采样化验时,往往需要等待病患排泄后才能进行,这无疑滞后了化验排泄物的时间,对病人的病理征兆无法及时发现,延误了治疗的时间,给病患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对现有肛管排泄的排泄物进行收集时基本上都是一些简陋的收集容器,收集时容易造成排泄物的渗漏,给病患躺卧时的病床和衣裤带来污染,降低病患的卫生安全系数;再次,现有简陋的收集容易存在密封较差的问题,不仅收集排泄物时容易泄漏,而且给排泄物处理时的运输带来不便,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利于排泄物收集采样,且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便于收集采样的一体式肛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一种便于收集采样的一体式肛管,主要由肛管本体和连接于肛管本体一端端部的收集袋或收集瓶连接构成,所述肛管本体置入人体肛肠内的一端设有与肛肠弯曲度匹配的曲折部,该曲折部所在的肛管本体的管壁上开设有排泄肛肠内排泄物的侧孔,所述肛管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将肛管本体固定于人体肛肠内的气囊。
所述肛管本体上还设置有向气囊中注入气体和将气囊中气体排出的气体注入/排放孔,气体注入/排放孔由置于肛管本体内通气管道与气囊相连通。
所述肛管本体与收集袋或收集瓶相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为螺纹连接口或卡环连接口。
所述肛管本体上还设置有肛管排放开关,所述肛管排放开关设置于气体注入/排放孔的下方相邻接的部位。
所述收集袋的上端设置有通气孔,收集袋的下端设置有采样开关。
所述收集袋上还设置有将该收集袋悬挂于床体或支架上的挂钩。
所述收集袋上标示有收集袋容量的刻度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降低病患的治疗成本,采用统一规格的收集袋或收集瓶,通过连接口与肛管结合能达到很好的密封性,排泄物收集于专用容器中便于采样时的及时获取,提高了采样的效率,为及时发现病患的病理征兆争取时间以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救治;避免了排泄物收集时发生遗漏的情形,以及处理运输时引起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肛管与收集袋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肛管与收集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侧孔、2-肛管本体、3-气囊、4-气体注入/排放孔、5-肛管排放开关、6-连接口、7-通气孔、8-收集袋、9-采样开关、10-收集瓶、1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收集采样的一体式肛管,所述一体式肛管主要由肛管本体2和连接于肛管本体2一端端部的收集袋8或收集瓶10连接构成,所述肛管本体2置入人体肛肠内的一端设有与肛肠弯曲度匹配的曲折部,该曲折部所在的肛管本体2的管壁上开设有排泄肛肠内排泄物的侧孔1,所述肛管本体2的中部设置有将肛管本体2固定于人体肛肠内的气囊3。
如图1、2所示,所述肛管本体2上还设置有向气囊3中注入气体和将气囊3中气体排出的气体注入/排放孔4,气体注入/排放孔4由置于肛管本体2内通气管道与气囊3相连通。
如图1、2所示,所述肛管本体2与收集袋8或收集瓶10相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口6。所述连接口6为螺纹连接口或卡环连接口。
如图1、2所示,所述肛管本体2上还设置有肛管排放开关5,所述肛管排放开关5设置于气体注入/排放孔4的下方相邻接的部位。
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袋8的上端设置有通气孔7,收集袋8的下端设置有采样开关9。所述收集袋8上还设置有将该收集袋8悬挂于床体或支架上的挂钩11。所述收集袋8上标示有收集袋容量的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9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大微型单相串激电动机功率的接线结构
- 下一篇:鼠笼型电机转子的端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