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9982.6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6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0 | 分类号: | H01R9/00;H01R9/05;H01R9/16;H01R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导接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常用于IT设备的资料传输,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当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同轴电缆传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电脑,无线电,有线电视等。先前将同轴电缆电连接到另一电缆的传统方法是将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直接焊接至另一电缆的导体。但这种方法往往因焊接操作复杂和精密度问题经常导致电连接不良情况的发生。而且焊接过程非常耗时,因焊接质量问题导致的传输损耗也大大增加。
为克服上述问题,美国6790082号专利和中国200620133198号专利各揭露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同轴电缆同其它电缆之间的电连接,尤其是同轴电缆之间的电连接。
但现有技术中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首先,连接端子与用于容置该连接端子的绝缘构件之间往往发生松动,从而影响了该连接器的正常使用。其次,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在使用时,电缆的内部导体与连接端子之间的有效接触区域较小,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信号不稳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与绝缘构件之间不易发生松动、电连接效果较好,且在电缆的内部导体被固持后可以很好地被收容并维持内部导体的横截面形状(圆形或椭圆形),并获得更多的电连接接触区域的同轴电缆连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相连的连接端子、用于容置该连接端子的绝缘构件、以及用于包覆和支撑该绝缘构件的金属壳体;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内部导体电连接的导接部;其特点是:所述导接部的前端部呈山字形,用于设于绝缘构件内并与绝缘构件过盈配合;导接部的后端部为向下的折弯部,该折弯部呈燕尾状;所述折弯部设于绝缘构件内并与绝缘构件过盈配合;所述导接部的邻近前端处两侧对称设有向上折弯并延伸的两片金属片,该两片金属片与导接部构成U形的收容槽;导接部的邻近后端处两侧对称设有向下折弯并延伸的用于与绝缘构件插接连接的一接合件。导接部的前端部呈山字形,导接部的后端的折弯部呈燕尾状,从而使导接部与绝缘构件过盈配合的可靠性较好。
进一步,所述绝缘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一线缆保护部;该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接合件的不规则圆锥筒状的底座、以及设于该底座上方并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导接部的容置槽,所述线缆保护部连接于该容置槽的后端。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座上设有一对侧向壁,该对侧向壁之间为用于容置所述导接部的容置槽。
进一步,该绝缘本体容置槽的前端设有一倒八字形的开口,所述导接部的前端部上设有与该容置槽前端的内壁相配合的倒刺,以进一步确保过盈配合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座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面边缘处和和容置槽的外壁上各对称设有一对卡槽,以使绝缘构件固定在金属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线缆保护部是一条状弹性片体,线缆保护部的长度适于覆盖容置槽,线缆保护部的宽度小于容置槽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线缆保护部的与所述容置槽相背的侧面上设有凹槽,线缆保护部的与所述容置槽相对的侧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一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本体、以及一自金属本体向上延伸的弯折部。
进一步,金属本体包括一上下皆为开口的圆筒座,该圆筒座的上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一开口,于该开口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一对夹持壁,两夹持壁的末端向内弯折,用于抵住所述绝缘本体在该开口处的位移并对同轴电缆的绝缘体提供规则的收容空间;该圆筒座的下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多条相互均匀间隔且沿纵向延伸的狭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本同轴电缆连接装置先利用绝缘构件上的倒八字形的开口对内部导体进行导位,然后利用在导接部设置的U形收容槽用来收容电缆的内部导体的主体部分,以对内部导体进行定位,最后利用绝缘构件上的弹性线缆保护部的弯折动作对内部导体进行施压,使内部导体牢牢限制并固持于导接部的U形收容槽中,并界定了内部导体的横截面形状,该截面形状一旦界定,也意味着一个良好的高频传输通道的建立。同时,该绝缘构件线缆保护部在弯折后覆盖住了整个连接端子导接部区域,大大增加了电连接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连接关系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9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控制式电源插座
- 下一篇:用于音响喇叭的圆环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