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座之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59740.7 | 申请日: | 2010-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2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林信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信男 |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F21V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永康***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座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灯座之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由至少五面反射面体,且相邻的反射面体间具有弯折角度组成为反射罩的灯座,使用时可增益汇集反射向下的照明亮度。
【背景技术】
灯座是供发光源(例如日光灯)装设用的器具。一种习知常见安装于天花板轻钢架上的灯座,包括有:一固定架,呈一向上内凹的空间,装设时被置放于天花板轻钢架上,内部二侧壁上设有发光源装设器;一发光源,两端与该发光源装设器连接,以接受该发光源装设器提供的电力;及一反射罩,呈至少一向上内凹的空间,装设时容置入该固定架向上内凹的空间内与该固定架卡接,顶壁及侧壁上对应于该发光源及发光源装设器的位置处设为开空,以避开该发光源及发光源装设器的存在,该反射罩有至少二侧壁成型为微弧内凹壁面,底面则接设一栅状护框。
上述习知灯座为问世多年的器具,在很多建筑物上都可见到采用,然而其在使用上有其缺失存在,即上述习知灯座中反射罩的主要用途在于期望能将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尽量反射向下,以求增益汇集向下的照明亮度,然因其仅有二侧壁成型为微弧内凹壁面,致反射光线汇集照明亮度的效果不佳,有待改良。
另,现今是能源耗费过度与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年代,故节能减碳、绿能环保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观念。将此一观念投注于灯座的设计上,则创作一种可以确实将发光源的光线反射向下,以增益向下汇集照明亮度的灯座,以增进发光源的使用效率,以相对减少发光源的使用数量,并对节能减碳的大目标有所帮助,即显为迫切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发光源的光线皆反射向下,以增益汇集向下的照明亮度的灯座之构造。
本实用新型一种灯座之构造,包括一固定架,其外侧壁底部向内弯折形成为二组相对的底周壁,其中一组相对的二底周壁均更向内弯折内凹形成数量至少为一个的反射罩,另外一组相对的二底周壁各向内平直弯折形成为内侧壁,在该内侧壁上对应于该反射罩最高点位置处开设有一向下延伸到底周壁的切槽,供一组对应的发光源装设器分别容置入该相对内侧壁的切槽内,并固定装设于外侧壁的内侧面上;特征在于:该灯座固定架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的反射罩成型为由至少五面平直的反射面体,且相邻的反射面体间皆具有弯折角度的界线存在。
上述灯座之构造中,使用时是将固定架置放于天花板轻钢架上,再将长条杆状的发光源两端对应装设入反射罩两端的发光源装设器内,使发光源悬置于反射罩的内部空间内,然后开启发光源亮起,则该反射罩的各反射面体即将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完全反射向下,使反射罩下方的照明亮度大幅增加。
上述灯座的构造中,该固定架的底周壁上开设有数量至少为一个的插槽,供一栅状护框卡掣接合于该固定架的底部;该栅状护框在一边框上接设有多数成排列状的栅片,在边框上对应于固定架底周壁上插槽之处接设有一卡掣件,是具弹性而可受压变形,并于受压消失而旋即复原;组装时持该栅状护框使其边框贴近固定架的底周壁,接着将卡掣件推入对应的插槽内,则各卡掣件在受压变形然后回复原状的过程中,即已通过插槽并卡掣于插槽上,使栅状护框稳固性组设于该固定架底部。
上述灯座之构造中,该固定架四周外侧壁的顶缘上可卡设一顶遮壁,该顶遮壁为一片体,同时抵住反射罩的顶面,该反射罩供设置与电源及各发光源装设器作电性连接的变压器,以提供发光源适当且稳定的电力,并用以遮蔽反射罩顶面。
上述灯座之构造中,该栅状护框于对应于发光源的位置处接设一角锥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灯座之构造,其优点及功效在于:使用时可将发光源射及该等反射面体的光线作反射,以增益汇集向下的照明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仰视角度)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架的立体图(俯视角度)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固定架的侧视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第四图相差90°的组装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放大的作用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本装设的使用示意图
1---灯座 10---固定架
11---外侧壁 12---底周壁
12’---底周壁 121---插槽
13---反射罩 131---反射面体
132---界线 133---界线
14---内侧壁 141---切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信男,未经林信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9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