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炉膛出口截面温度场装置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020158144.7 | 申请日: | 201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2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利;蒋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高利;蒋培 |
| 主分类号: | G01K11/24 | 分类号: | G01K1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炉膛 出口 截面 温度场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一种测量炉膛出口截面温度场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锅炉燃烧的基本要求在于建立和保持稳定的燃烧火焰,燃烧不稳定不仅会降低锅炉热效率,产生污染物和噪声,而且在极端情况下,会引起锅炉炉膛灭火,如处理不当会诱发炉膛爆燃,造成事故。另外,工业燃烧过程具有瞬态变化、随机湍流、设备尺寸庞大环境恶劣等特征,给有关热物理量场参数的在线测量带来了困难,难以获得描述实际燃烧过程的热物理量场参数,特别是温度分布的测量很困难,导致燃烧调整得不到可靠的依据,燃烧优化运行无法实现。传统测温手段的局限是DCS所能监视到的仅是火焰有/无的信息;火焰TV可以直接观察炉膛火焰图像,但仅提供了定性的火焰有/无和一定的火色信息,没有定量的温度信息;烟温探针仅在启动过程中监视炉膛出口烟温,但不能全负荷工况监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炉膛出口截面温度场装置系统。
一种测量炉膛出口截面温度场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检测口的导波管、传声器、前置放大器、信号电缆、控制线、电磁阀、控制箱、数据采集卡、计算机、显示器及系统软件;所述传声器连接前置放大器,并通过信号电缆接入数据采集卡,然后接入计算机;所述高压气体通过电磁阀产生声场;所述导波管开孔并连接电磁阀。
其方法步骤包括:
a)高压气体产生声源
b)由传声器接收声讯号
c)经信号电缆接收信号
d)将音频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进入计算机,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专用声处理软件包对音频进行分析,计算出路径声速C。再由路径声速值通过一系列算法拟合出温度场等温线图、路径平均温度、区块平均温度。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V-在某种气体中的声速,m/s;
d-声波传播距离,m;
t-声波飞行时间,s;
r-特定气体在定压定容下的系数;
R-气体常数,8.314J/(mol*K);
T-绝对温度,K;
M-气体分子量,kg/mol。
在锅炉的四周安装一定数量的声学传感器,首先测量飞行时间t,然后通过重建算法及计算机便可重建出温度场某一截面的温度信息。
所述系统软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读取音频信号
b)送入数据采集卡采集处理
c)PLC智能控制声源
d)经PC机计算温度场
它能检测到炉膛出口截面温度场的分布状况,从而可以清晰观测到炉膛内部燃烧工况、提高燃料利用率、有效防止炉膛产生结焦积灰现象以及降低NOx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数据采集卡,2-计算机,3-信号电缆,4-控制线,5-传声器,6-前置放大器,7-导波管,8-电磁阀,9-控制箱,1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测量炉膛出口截面温度场装置系统它包括:安装在检测口的导波管(7)、传声器(5)、前置放大器(6)、信号电缆(3)、控制线(4)、电磁阀(8)、控制箱(9)、数据采集卡(1)、计算机(2)、显示器(10)及系统软件;所述传声器(5)连接前置放大器(6),并通过信号电缆(3)接入数据采集卡(1),然后接入计算机(2);所述高压气体接入电磁阀(8);所述导波管(7)开孔并连接电磁阀(8);产生的声场经传声器(5)接收到高阻抗信号,后经前置放大器(6)信号调理送入数据采集卡(1)中,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所需的路径平均温度值,再经过系统软件的拟合计算重建截面温度场。
该实用新型特点:
实时确定炉膛内燃烧场的空间温度分布状态;非侵入式、全自动化不需日常维护,可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而传统测温手段的局限是DCS所能监视到的仅是火焰有/无的信息;火焰TV可以直接观察炉膛火焰图像,但仅提供了定性的火焰有/无和一定的火色信息,没有定量的温度信息;烟温探针仅在启动过程中监视炉膛出口烟温,但不能全负荷工况监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高利;蒋培,未经杨高利;蒋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8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