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节电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57680.5 | 申请日: | 201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3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董锦旗;付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红日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23/00 | 分类号: | H02P23/00;H02P25/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节电 装置 | ||
1.一种智能节电器装置,包括有用于提供交流电压及直流电压的电源电路(2),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控制单元(3),分别与控制单元(3)相连的输入控制回路电路(5)、输出控制回路电路(4)、交流电压同步信号采集电路(6)、晶闸管导通角检测电路(7)、晶闸管触发脉冲产生电路(8)、辅助检测电路(11)以及配套人机界面电路(12),分别与晶闸管触发脉冲产生电路(8)相连的阻容吸收电路(9)、差模电压和共模电压吸收电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节电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单元(3)包括有单片机(U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节电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出控制回路电路(4)是由完全相同的两组电路结构构成,两组电路结构均包括有:输入端(PC6/PC5)分别与控制单元(3)中的单片机(U2)及第一电源(VCC)相连的六缓冲器(U5E/U5F),基极通过电阻(R14/R15)与六缓冲器(U5E/U5F)相连的三极管(Q2/Q1),所述三极管(Q2/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RL1/RL2)的线圈并还通过二极管(D16/D17)接第二电源(VIN),所述的继电器(RL1/RL2)的开关连接外部连接接口(TB2/TB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节电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入控制回路电路(5)是由完全相同的三组电路结构构成,三组电路结构均包括有:AC/DC光电耦合器(OT4/OT6/OT5),所述AC/DC光电耦合器(OT4/OT6/OT5)的1脚通过电阻(R6/R5/R4)连接第三电源(OUT1),AC/DC光电耦合器(OT4/OT6/OT5)的3脚直接连接接插件(TB1)以及通过压敏电阻(R3/R2/R1)连接接插件(TB1),AC/DC光电耦合器(OT4/OT6/OT5)的6脚与控制单元(3)中的单片机(U2)相连,AC/DC光电耦合器(OT4/OT6/OT5)的6脚还通过电阻(R7/R8/R9)接第一电源(VCC)以及通过电容(C7/C6/C5)与4脚共同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节电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交流电压同步信号采集电路(6)是由完全相同的三组电路结构构成,三组电路结构均包括有:三极管(Q3/Q4/Q5),三极管(Q3/Q4/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2/R36/R49)连接三相交流电源A、B、C三相中的一相,还通过整流二极管(D12/D10/D8)接地,通过整流二极管(D13/D11/D9)接第一电源(VCC),三极管(Q3/Q4/Q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六缓冲器(U5A/U5B/U5D)控制单元(3)中的单片机(U2)相连,还通过电阻(R21/R35/R48)连接第一电源(VCC),通过电容(C15/C17/C19)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节电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晶闸管导通角检测电路(7)是由完全相同的三组电路结构构成,三组电路结构均包括有:单相整流桥(BR2/BR3/BR4)和光电耦合器(OT1/OT2/OT3),所述的单相整流桥(BR2/BR3/BR4)的1脚对应的连接三相交流电源的A、B、C三相中的一相,脚2对应的连接三相交流电机的U、V、W三相中的一相,单相整流桥(BR2/BR3/BR4)的脚3和脚4分别连接光电耦合器(OT1/OT2/OT3)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OT1/OT2/OT3)的输出端(PC1/PA3/PA4)与控制单元(3) 中的单片机(U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红日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红日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76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