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壳粉燃烧热风炉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57297.X | 申请日: | 201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忠;曲鸿义;张金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国忠 |
| 主分类号: | F24H3/08 | 分类号: | F24H3/0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 地址: | 1500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壳 燃烧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质热风炉在使用时存在燃料不能完全燃尽,排放烟气不符合国家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壳粉燃烧热风炉,以解决目前生物质热风炉在使用时存在燃料不能完全燃尽,排放烟气不符合国家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热风炉包括炉体、多个扒灰门、列管换热器、引烟机、烟囱、助燃门、烟道、喂料斗、电机、给料搅龙、接料管、高压吸给料风机、出料管、燃料扩散喷嘴和热风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给料搅龙传动连接,所述给料搅龙装在喂料斗内的下部,所述喂料斗的出口与接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接料管的另一端与高压吸给料风机的吸给料进口连接,所述高压吸给料风机的吸给料出口与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与燃料扩散喷嘴连接,所述热风炉还包括弧形上拱和弧形下拱,所述炉体内通过第一耐火砖墙和第二耐火砖墙从前至后依次砌筑分为燃烧室、第一级沉降室和第二级沉降室,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有助燃空气进口,所述助燃空气进口上设有助燃门,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穿过助燃空气进口设在燃烧室内,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弧形上拱和弧形下拱,所述弧形上拱的两端与燃烧室的两侧壁砌筑成一体,所述弧形下拱的两端与燃烧室的两侧壁砌筑成一体,所述弧形上拱位于弧形下拱的上方,所述燃料扩散喷嘴设在弧形下拱的燃烧室内,所述第一耐火砖墙的下端面与炉体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烟气流通口,所述第二耐火砖墙的上端面与炉体的上部之间形成第二烟气流通口,所述第二级沉降室内设有列管换热器和热风机,所述热风机设置在列管换热器的上方并与其连接,所述列管换热器的底部设有烟道,所述烟道通过引烟机与烟囱连通,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与燃烧室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多个扒灰门,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与第一级沉降室和第二级沉降室相对应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扒灰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稻壳粉通过高压吸给料风机18吸入后由燃料扩散喷嘴20喷入燃烧室1内进行悬浮燃烧;稻壳粉在引烟机7的作用下,火焰呈上升状态,使稻壳粉在弧形上拱11得到充分燃烧,助燃空气由助燃空气进口3进入,有助于稻壳粉在弧形上拱11空间充分燃净;同时炉体内第一级沉降室4和第二级沉降室5的设置用来延长稻壳粉的燃烧时间且能够较好地沉淀烟气内的灰尘,使本实用新型的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热风炉包括炉体、多个扒灰门2、列管换热器6、引烟机7、烟囱8、助燃门9、烟道13、喂料斗14、电机15、给料搅龙16、接料管17、高压吸给料风机18、出料管19、燃料扩散喷嘴20和热风机2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与给料搅龙16传动连接,所述给料搅龙16装在喂料斗14内的下部,所述喂料斗14的出口与接料管17的一端连接,所述接料管17的另一端与高压吸给料风机18的吸给料进口连接,所述高压吸给料风机18的吸给料出口与出料管19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19的另一端与燃料扩散喷嘴20连接,所述热风炉还包括弧形上拱11和弧形下拱12,所述炉体内通过第一耐火砖墙21和第二耐火砖墙22从前至后依次砌筑分为燃烧室1、第一级沉降室4和第二级沉降室5,所述燃烧室1的底部设有助燃空气进口3,所述助燃空气进口3上设有助燃门9,所述出料管19的另一端穿过助燃空气进口3设在燃烧室1内,所述燃烧室1内设有弧形上拱11和弧形下拱12,所述弧形上拱11的两端与燃烧室1的两侧壁砌筑成一体,所述弧形下拱12的两端与燃烧室1的两侧壁砌筑成一体,所述弧形上拱11位于弧形下拱12的上方,所述燃料扩散喷嘴20设在弧形下拱12的燃烧室1内,所述第一耐火砖墙21的下端面与炉体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烟气流通口23,所述第二耐火砖墙22的上端面与炉体的上部之间形成第二烟气流通口24,所述第二级沉降室5内设有列管换热器6和热风机25,所述热风机25设置在列管换热器6的上方并与其连接,所述列管换热器6的底部设有烟道13,所述烟道13通过引烟机7与烟囱8连通,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对应的弧形上拱11和弧形上拱12之间的区域设有多个扒灰门2,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与第一级沉降室4和第二级沉降室5相对应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扒灰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国忠,未经宋国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72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