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商用车前防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6918.2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2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陆善彬;张君媛;隰大帅;方剑光;刘海立;张昕;安月;陈光;刘乐丹;黄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商用 车前 防护 装置 | ||
1.一种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主要由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吸能器(1)、两件结构相同的右连接弯板(2)、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支架(9)、两件结构相同的三角支撑板组件(11)、两件结构相同的右直角连接板(12)、两件结构相同的左连接弯板(15)、两件结构相同的左直角连接板(16)和防护装置横梁(10)组成;
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吸能器(1)的一端通过两套结构相同的右直角连接板(12)与左直角连接板(16)采用焊接的方式和防护装置横梁(10)右端面固定连接,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吸能器(1)的另一端通过两套结构相同的右连接弯板(2)与左连接弯板(15)分别和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支架(9)下端的左侧面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吸能器(1)上端面与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支架(9)左侧面之间焊接固定两个三角支撑板组件(11),两件结构相同的防护装置支架(9)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商用车车架(8)中两根纵向梁前端的下工作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支架(9)是由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右连接板(4)、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右连接梯形板(6)、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左连接板(13)与左连接梯形板(14)组成;
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的一端与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的一端接触连接,在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的另一端与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之间安装一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的一端通过右连接梯形板(6)与左连接梯形板(14)采用焊接方式和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的另一端通过右连接板(4)与左连接板(13)采用焊接方式和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是一正方筒形薄壁结构件,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右端相对的两筒形薄壁向外翻转90度并使翻转后的两筒形薄壁共面,共面的翻转后的两筒形薄壁是和相邻的筒形薄壁具有107度或73度斜度的端面,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的左端加工成和筒形薄壁具有73度斜度的端面。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方筒形薄壁结构件的防护装置支架前梁(3)的横截面为60×60mm,壁厚为4mm。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是一长方筒形薄壁结构件,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的左端加工成绕长方形截面的长轴逆时针旋转后具有103度斜度的端面,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的右端加工成绕长方形截面的长轴逆时针旋转后具有144度斜度的端面。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筒形薄壁结构件的防护装置支架中间梁(5)的横截面为40×60mm,壁厚为0.4mm。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是一正方筒形薄壁结构件,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的右端相对的两筒形薄壁向外翻转并使翻转后的两筒形薄壁共面,共面的翻转后的两筒形薄壁和两筒形薄壁成49度的夹角,共面的翻转后的两筒形薄壁同时和相邻筒形薄壁所处的平面成107度的夹角或者是73度的夹角,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的另一端加工成139度斜度的端面。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方筒形薄壁结构件的防护装置支架后梁(7)的横截面为60×60mm,壁厚为5mm。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吸能器(1)是一正方筒形薄壁结构件,防护装置吸能器(1)的横截面为85×85mm,壁厚为4mm,长度为19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69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