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厚度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6749.2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4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山;祝秀荣;亓爱林;吕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秀峰 |
主分类号: | B23B49/00 | 分类号: | B23B49/00;B23Q1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秀福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度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厚度自动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角钢数控钻孔时检测角钢翼面厚度的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角钢钻孔时,需要将角钢压紧并确定角钢的钻孔基准。在角钢数控钻孔生产线中,通常以角钢开口朝上的形式进行钻孔,此时,角钢由上往下压紧在下定位块的定位面上,钻孔基准为角钢的翼面外侧,也就是下定位块的定位面,但此时,钻削主轴带动钻头由下往上对角钢进行钻孔,冷却液极易流到钻削主轴上甚至于主轴内部,造成钻削主轴锈蚀或损坏。
如果以角钢开口朝下的形式进行钻孔,角钢由上往下压紧在下定位块的定位面上,钻削主轴带动钻头由上往下对角钢进行钻孔,飞溅到主轴上的冷却液由于重力原因,会从钻削主轴上流下,不会造成钻削主轴的锈蚀或损坏。由于角钢的钻孔基准为角钢的翼面外侧,如果采用以角钢开口朝下的形式进行钻孔,此时随着角钢规格的变化,其翼面外侧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确定此时角钢翼面外侧的位置,钻出的孔的位置是不准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钢厚度自动检测装置,使其能自动检测角钢翼面厚度并确定角钢翼面外侧的位置,为角钢的数控钻孔提供准确的钻孔基准。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以及通过齿轮带动旋转的编码器、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为齿条导向的导轨以及使齿条移动的动力源。在钻孔时,可以对角钢上所有的孔一次性进行数据补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的齿条的末端上安装有可旋转的轴承。在钻孔时,可以对角钢上所有的孔一次性进行数据补偿,也可以对每一个孔实时进行补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码器可以为位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码器还可以为光栅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码器还可以为带测量装置的直线导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源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源也可以为油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的动力源还可以为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在工作时,当角钢被压紧在下定位块的定位面上后,由动力源带动齿条沿导轨向前移动,同时齿条带动齿轮旋转。当齿条的末端顶靠在角钢翼面外侧后,可以对角钢上所有的孔一次性进行数据补偿;当齿条的末端上设置有轴承后,轴承顶靠在角钢翼面外侧后,可以对角钢上所有的孔一次性进行数据补偿,也可以对每一个孔实时进行补偿。由齿轮带动旋转的编码器将齿条移动的长度数据传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计算出角钢的准确厚度,从而确定钻孔的位置。
检测原理如下:
L1为齿条带动轴承移动的距离,由编码器测量得出;
L2为齿条在零点时距下定位块定位面的距离,是一个固定值,则:
角钢厚度:δ=L2-L1
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其编码器可以改为位移传感器、光栅尺或带测量装置的直线导轨等。
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角钢的冲孔、钻孔及其它加工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在钻孔时,钻削主轴可以由上往下钻孔,避免冷却液流到钻削主轴上甚至于主轴内部,造成主轴的锈蚀或损坏。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在钻孔时,可以对角钢上所有的孔一次性进行数据补偿,也可以对每一个孔实时进行补偿。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厚度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定位块,2-上压紧块,3-齿轮,4-编码器,5-齿条,6-导轨,7-动力源,8-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为一种角钢高速数控钻孔生产线用的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下定位块1、上压紧块2、齿轮3、与齿轮3通过轴连接的编码器4、与齿轮3相啮合的齿条5、为齿条5导向的导轨6、动力源7及安装在齿条5末端上的轴承8。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在角钢高速数控钻孔生产线工作时,先由上压紧块2将角钢压紧在下定位块1上,动力源7带动齿条5沿导轨6向前移动,至安装在齿条5上的轴承8顶靠在角钢的翼面外侧上为止。在此过程中,齿条5带动齿轮3旋转,齿轮3带动编码器4旋转并记录齿条移动的长度L1,将该数据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计算出角钢翼面厚度,并对钻孔位置进行补偿,从而确定钻孔的准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秀峰,未经侯秀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6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