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J1850总线驱动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54937.1 | 申请日: | 2010-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2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卿;赵俊杰;曾虹;孙秉玺;柯喻寅;方恩光;刘春英;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j1850 总线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J1850总线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J1850总线是1994年由汽车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AutomotiveEngineers;SAE)所颁布的标准,之后普及运用于美国车厂的汽车中,如福特(Ford)、通用汽车(General Moter;GM)、克赖斯勒(Chrysler)等,虽然美国车厂多实行J1850标准,但各厂的实际作法各有不同,Ford的实体层设计与GM、Chrysler不同,而GM与Chrysler的实体层虽相同,但更上层的架构格式却不同,等于3家车厂有3种协定。
就车用电子的总线分类而言,J1850属于B级(Class B)的总线,B级总线的速率约在20kbps~125kbps间,较此更低速的为A级总线,速率低于20kbps以下,最知名的即是LIN Bus。B级总线的主要用途为车用信息中心、仪表显示、故障检测诊断等。
J1850有不同的实体层作法,一种是以脉宽调变(Pulse WidthModuleated;PWM)方式传送,运用2条线路以差动方式进行传输,最高速率为41.6kbps;另一种是可变脉宽(Variable Pulse Width;VPW)方式,此方式仅使用1条线路就可传输,最高速率为10.4kbps。
在逻辑准位方面,J1850的高准位电压约在4.25V~20V间,而低准位电压则低于3.5V。要注意的是,1个高电压(或低电压)并不代表输出1个bit的信息,而是1个bit symbol,1个bit symbol最少可以携带1个bit的信息,但也可以更多,视调变作法而定。此外,每个Symbol的传递有其时间限制,以单线方式传输而言1个Symbol的传递时间为64微秒或128微秒。
在实体线路上,J1850总线平时会连接1个微弱的下拉式电阻,当总线被驱动时则会将线路电压拉至高准位,拉至高准位的同时也等于取得总线的主导权、使用权。若发生争抢总线主导权的情形,则J1850使用CSMA/CR方式对争抢进行仲裁,以决定总线上某个节点有权先使用总线。
至于最远传输距离与最多的节点数等表现,VPW型的J1850最远能有35公尺传输,最多能在1个J1850总线内设置32个节点。在连接器(Connector)方面,许多应用案例中J1850是使用OBDII(On-Board DiagnosticsII)的连接器,虽然ODBII是另一套通讯接口与通讯协议,但J1850却经常挪借其连接器来连接、传递信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J1850总线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一运算放大器U5A、第二运算放大器U5B、二极管D、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和电容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4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