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4428.9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西金;米永东;张平;黄俊;李传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06;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制造大型塑料制品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技术主要应用于家电、日用塑料制品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是能够简化装配工艺、提高制品外观档次的一种新型注塑技术。目前模具行业采用的双色模具结构主要有转盘式、转轴式或其改进方式。
其中,转盘式旋转机构是在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增设一个能旋转180°的转盘,而模具就安装在所述转盘上,通过转盘的旋转来实现模具的换位注塑。转轴式旋转机构则是在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增设一个能旋转180°的转轴,该转轴和模具的型芯相连,通过专有的传动装置旋转后回拉合模,从而进行模具型芯的转动以实现模具的换位注塑。
在利用上述注塑装置进行双色注塑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不管是转盘式结构,还是转轴式结构,其都是在竖直平面上进行180°旋转以实现模具的换位;由于是在竖直平面的旋转,很容易出现旋转结构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因而必须要求竖直旋转后的重复定位精度高,且所需的锁模力大;同时,由于两次注射成型都在注塑机的定模板侧,每次注射都需要单独的流道,而空间的限制使得在注塑机的同一侧开设流道较为困难,致使无法成型较大的双色塑料制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用以实现大型塑料制品的双色注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
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相对的定模板和动模板;其中,在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还设有水平旋转台,所述水平旋转台的转轴与所述注塑机的开模方向垂直;
所述定模板上安装有第一前模,所述动模板上安装有第二前模,所述水平旋转台上安装有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转台带动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通过将双色注塑模具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之间的位置关系设为依次相对,使得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分别从所述后模的两侧同时与其进行合模操作,已完成一个制品的半成品注塑和另一个制品的最终成品注塑;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模具的旋转以实现双色注塑。与传统的转盘式或转轴式的双色注塑模具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可以使注塑所需的锁模力减少一半,并可成型大型的双色塑料制品,且简化了流道及模具结构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合模状态下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1-注塑机定模板;2-注塑机动模板;3-水平旋转台;4-第一前模;5-后模;6-第二前模;31-连接板;41-第一前模镶块;42-第一型腔板;43-第一热流道垫板;44-第一热流道;45-第一热流道固定板;46-第一前模座板;51-第二前模镶块;52-第二型腔板;53-第二热流道垫板;54-第二热流道;55-第二热流道固定板;56-第二前模座板;61-后模镶块;62-型芯板;63-方铁;64-面针板;65-底针板;66-后模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4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测试电路
- 下一篇:防雨雪的遥控式转接电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