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织蜡块封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4409.6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军兰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郑雷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封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用于医学临床及实验室的组织蜡块资料封存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蜡块是标本通过一系列处理后最重要的保存形式,是病理资料科学管理重要内容之一。蜡块封存不当,不但导致蜡块内组织脱裂、受潮霉变或虫蛀,也使组织内抗原成分的丢失,无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等技术。
传统蜡块封存是将蜡块置于加热的金属板上,或用酒精灯加热镊子烫涂封存,因温度不易控制,致使蜡块变形,组织周围的石蜡同时融化后组织反而突出于蜡块表面,造成组织干燥、霉变可能,且温度过高容易灼伤组织。且镊子烫涂法因蜡块与封存融蜡的温度差异,蜡膜与组织粘合不牢固,易剥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组织蜡块封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织蜡块封存装置,包括底托、封存膜,所述底托两个长边分别活动连接一个侧板I,底托两个短边分别活动连接一个侧板II,侧板I与侧板II等宽,相邻两个侧板间的夹角为15°-90°;底托上设有排蜡孔为6-9个,直径0.3-0.5cm;底托、侧板I、侧板II都为金属材料;封存膜与底托面积相等。
所述活动连接可为合页连接或软性材料连接。
所述底托底面设有金属卡槽为1-2个。
所述封存膜采用短绒面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材料,与石蜡组织包埋仪工作板台处于同一平面,利用板台温度易控、金属导热性能好的优点,可保持封存膜中的蜡液处于长时间恒温溶解现象,更为环保、安全。
2、本实用新型使蜡膜与组织粘合牢固,不易剥落。
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拓展了石蜡包埋仪的现有功能,适用于常规组织蜡块、组织芯片蜡块的封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底托 2-侧板II 3-侧板I 4-排蜡孔5-封存膜 6-金属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组织蜡块封存装置,包括底托1、封存膜5,底托1两个长边分别活动连接一个侧板I 3,底托1两个短边分别活动连接一个侧板II 2,侧板I 3与侧板II 2等宽,相邻两个侧板间的夹角为15°-90°;底托1上设有排蜡孔4为6-9个,直径0.3-0.5cm;底托1、侧板I 3、侧板II 2都为金属材料;封存膜5与底托1面积相等。活动连接可为合页连接或软性材料连接。底托1底面设有金属卡槽6为1-2个。封存膜采用短绒面料。
操作时,将卡槽6固定于石蜡包埋组织仪操作板台上,侧板I与侧板II向上折起15°-90°完全压紧封存膜5后形成一个四周密闭的立方体,利用石蜡包埋组织仪操作板台的温度预热底托1;通过包埋仪注蜡浸透封存膜5,将组织蜡块平面向下在封存膜5上同方向用力均匀涂抹一至两次,轻抬离封存膜5后,组织蜡块表面遇冷即迅速形成第一层不均匀的薄层蜡膜,间停1-2秒再重复涂抹一次。第二次涂抹后,轻抬离封存膜5,间停1-2秒,蜡块表层即可形成均匀一致的蜡膜,厚度0.5mm-1mm,起到蜡块封存的作用。涂抹蜡块时,封存膜中的多余的蜡液被挤压后从排蜡孔4挤出至板台,与板台表面多余的蜡液一并自行流入引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军兰,未经刘军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4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蔽簧片及屏蔽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井下仪器快速插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