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浆锚杆用注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2951.8 | 申请日: | 201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程祖刚;李友华;万勇;唐明酉;胡浩;常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浆 锚杆用注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浆装置,特别是一种砂浆锚杆用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砂浆锚杆支护施工中,通常采用“先注浆后插杆”的锚杆注浆方式,即先将注浆管伸入锚杆孔底,再人工拔管后退的方式灌注,此种施工方式主要依靠施工作业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注浆饱满度无法保证,注浆质量也得不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大倾角和顶拱垂直锚杆施工中,极易出现脱空,导致锚杆施工不合格,造成需补打锚杆的情况,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还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注浆质量好的砂浆锚杆用注浆装置,能有效杜绝孔内残留空腔,保证注浆饱满度并有效提高注浆密实度,确保了锚杆施工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砂浆锚杆用注浆装置,包括注浆管,圆台体内部为一空腔,圆台体通过空腔套接在注浆管上,圆台体的最大外径略小于锚杆孔孔径。
空腔的直径与注浆管外径一致。
空腔的内壁通过粘连剂与注浆管连接,圆台体两端通过加固金属丝与注浆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浆锚杆用注浆装置,由于圆台体通过空腔套接在注浆管上,利用注浆过程中砂浆的自身反推力作用于圆台体产生一个后推力的原理,通过圆台体的后退而带动注浆管退出,改变了传统施工中主要依靠施工作业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控制锚杆注浆质量的做法,能有效杜绝孔内残留空腔,保证注浆饱满度并有效提高注浆密实度,确保了锚杆施工质量,而且施工操作简单,成本低,确保了工程施工进度;粘连剂和加固金属丝的使用保证了圆台体与注浆管紧密连接,不会发生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注浆管2,圆台体1内部为一空腔5,圆台体1通过空腔5套接在注浆管2上,圆台体1的最大外径略小于锚杆孔孔径。
空腔5的直径与注浆管2外径一致。
空腔5的内壁通过粘连剂与注浆管2连接,圆台体1两端通过加固金属丝3,3’与注浆管2连接。
圆台体1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加固金属丝3,3’采用铁丝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及工作过程如下:先在注浆管2上设计安装圆台体1的位置(距离注浆管2的底端管口4的距离为8~10cm)涂抹上粘连剂,然后将圆台体1套接到设计位置,并在圆台体1两端安装加固金属丝3,3’加固后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制作。
锚杆注浆时,先将注浆管2插入锚杆孔底后再拉出5~10cm,然后开始注浆,浆液从注浆管底端管口4流入锚杆孔后,浆液的压力反作用于圆台体1外表面,向圆台体1施加一个后推力,通过圆台体1的后退从而带动注浆管2退出;在此过程中为避免圆台体1卡在锚杆孔内,需对注浆管2方向进行人工校正以保证注浆管2顺直;待注浆管2完全被推出锚杆孔,锚杆孔孔口溢浆后,用棉纱将锚杆孔堵塞,将本实用新型转入下一锚杆孔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29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形体或松散体边坡处理中的跨沟截排水系统
- 下一篇:重力坝坝基大断层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