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苯甲酸苄酯生产的地下水曝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2078.2 | 申请日: | 201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7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杜斌;黄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4 | 分类号: | C02F1/74;C02F1/6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苯甲酸 生产 地下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水曝气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苯甲酸苄酯生产的地下水曝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造纸、酿造、食品加工、防治、印染、丝绸、塑料、制革、胶片、电镀、锅炉等行业的工业生产中,若使用含有太多附着物的地下水,如铁锰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地下水,就会给工业用水带来很大危害,导致严重的事故,从而直接危及生产的正常的运行。因此,必须采取处理工艺,使其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地下水处理一般采用多层曝气装置,这些装置水处理工艺复杂、投资较大,而效果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地下水处理装置结构复杂、投资大、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水池、水泵,所述水池的正上方横向设有曝气反应管,该曝气管左、右两端封闭,底部管壁均匀等距的设有喷孔,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曝气管上端的进水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反应管与水池之间设有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效率高,效果稳定,投资省,管理方便,可连续供水等优点。由于其连续曝气,延长了曝气时间,增大空气与水接的触比面积,使得地下水中的铁、锰与空气的氧化反应增强,使用本装置后,水中溶解氧达饱和值的80-90%,可以进一步去除水中铁和锰。
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去除铁、锰时,无需另行投加任何药剂,就可以将水中CO2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排放到空气中,而且与单级装置处理相比,本实用新型除铁除锰不须提高原水PH值,不需对处理后的水进行酸化。因此大大降低了水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由水泵1、进水管2、出水管3、曝气反应管5、水池8等组成,其中水池8的上方设有一横向放置的曝气反应管5,该曝气管5左右两端封闭,上部设有进水口4。由图2进一步可知,曝气管5底部管壁上开有均匀等距的喷孔6。
曝气反应管5与水池8之间设有支撑架9,此支撑架9将曝气反应管5牢牢固定在水池8的上方,并在两者之间形一个使空气产生对流的空腔7。
水泵1设置在水池8的一侧,其进水管2可与深井地下水相连通,出水管3与曝气反应管5上部的进水口4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水泵1通过进水管2将深井中的地下水抽入泵体内,随后通过出水管3进入到曝气反应管5内。反应管5内的水通过其底部的喷孔6均匀的向下喷出,在反应管5与水池8之间的空腔7内形成雨幕,此时地下水将充分与空气接触,水中溶解氧达饱和值的80-90%,水中的铁、锰与氧气的氧化反应增强。同时地下水中的CO2气体和挥发性物质能快速的排放到空气中,最后经过曝气处理的地下水流入水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20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手部按摩器
- 下一篇:一种安全稳定的医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