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生物转盘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0583.3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0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龙;刘志刚;张玉涛;艾小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涛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08;H02N6/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生物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环保领域和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生物转盘。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原以煤炭、石油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本身,已出现资源枯竭,滥开滥采、温室效应等问题。煤炭、石油能源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日益枯竭,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使人类对资源滥开滥采,并且由这些能源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全球经济不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重新调整思路,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平衡点,太阳能正提供了让经济和环境发展平衡的砝码。太阳能属可再生绿色能源,是“取之不尽”的能源,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途的能源,“太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节能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因此,充分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目和处理能力迅速增长,但普遍存在运行费用偏高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电耗大。城市污水处理厂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和药剂等潜在能源,其中生物处理部分的电耗大约占全厂用电的65%~70%,提升泵电耗占20%,污泥处理、厂区照明及办公用电占10%。因此,节能降耗的重点应控制在生物处理部分,我们可以试图从生物处理的各个用电设备着手节约用电。
污水处理主要包括预处理、二级处理以及正在日益增加的污水深度处理部分。二级处理中的生物转盘广泛使用于城市污水、小区生活污水等低浓度废水处理,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等优点,但目前国内外所用的生物转盘都存在着能耗偏高的缺点。因此利用太阳能为生物转盘供电,可解决以上问题,进而为污水处理厂节省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充分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源,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转盘通过利用太阳能供电,可解决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能耗偏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生物转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生物转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控制器(2)、蓄电池(3)、逆变器(4)和生物转盘(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与蓄电池(3)之间设有控制器(2)以控制蓄电池(3)的充放电程度,上述蓄电池(3)与生物转盘(5)连接,蓄电池(3)与生物转盘(5)之间设有逆变器。各单元作用如下:
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直流电能;
控制器: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深度,延长蓄电池寿命;
蓄电池:储存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蓄电池电量维持生物转盘运行3~5天;
逆变器:将直流输入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输出至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由水槽和部分浸没于污水中的旋转体组成,盘体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反复地接触槽中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获得净化。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太阳能清洁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后转化为电能,进而为生物转盘供电。太阳能生物转盘能很好的解决普通生物转盘在实际使用中能耗偏高的问题,太阳能生物转盘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图中太阳能电池板(1)、控制器(2)、蓄电池(3)、逆变器(4)、生物转盘(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生物转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和生物转盘,首先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直流电能;控制器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深度,延长蓄电池寿命;蓄电池储存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蓄电池电量维持生物转盘运行3~5天;逆变器将直流输入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输出至生物转盘;生物转盘安装在水槽上,盘体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反复地接触槽中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得到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涛,未经张玉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0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