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红外线穴位按摩鼠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0154.6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0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光;王威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A61N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红外线 穴位 按摩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外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作为计算机外围接口的重要设备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天对着电子设备工作,对于操作者来说,长时间握持鼠标,手部处于一种固定的姿势状态中,容易产生手部肌肉疲劳、僵硬等现象,还会引发手部乃至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同时又由于操作者长时间使用电脑,往往忽视或不能顾及到必要的健身运动,也容易引致一些身体疾病出现。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人体全身各部均由经络维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每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如手部等都可被视为全身脏腑的经脉所在,人的大脑以及其它脏器在手掌都有各自相应的反应穴区,若经常有节律并适度地对手部反应穴区实施理疗刺激,将有助于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调节中枢神经和大脑功能,从而促进人体各局部器官机能的正常化,但目前已为人们公知的各种结构形状的计算机鼠标本身却并不具有上述的理疗作用。
目前存在将红外线用在鼠标上的技术,但大部分是利用红外线的加热功能,从而对鼠标进行加热取暖,但只是在鼠标上表面内安装一片远红外发热元件,加热一片区域,没有穴位针对性,也无法覆盖两侧大拇指与小拇指区域;而且一大片发热元件放热量大,不利于鼠标内部电路散热。
红外线有利有弊,用的好则能发挥很大功效,反之也是有一定害处的,医学上最好的利用方式是用红外线照射需要理疗的身体部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鼠标长时间使用,易产生手部肌肉疲劳、僵硬,甚至引发身体其它部位疾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保健、按摩功效的智能红外线穴位按摩鼠标。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本体和置于本体内的鼠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包括:具有用于接收输入端口提供的按摩开启命令的信号处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以及多个对应人体手部穴位的远红外放热元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按摩开启命令,控制信号放大模块进行信号放大,以控制远红外放热元件工作;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鼠标模块相连,用于接收鼠标模块输出的鼠标动作信号并输出。
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与每一远红外放热元件相连的信号放大单元;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一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的电阻、以及一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电阻的另一端相连,集电极与电源相连,发射极与远红外放热元件一端相连,远红外放热元件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选通单元,所述选通单元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按摩开启命令,以控制每一信号放大单元是否工作;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需要理疗的部位,控制其对应的远红外放热元件的导通,实现定位理疗加热,从而能达到有针对性的按摩、理疗的效果。
进一步,信号处理模块选用USB接口单片机芯片,CY7C64613芯片优先。
进一步,远红外放热元件遍布本体的顶部、两侧或两者之上。
进一步,本体的外壳里设有夹层,远红外放热元件安放在夹层里。
进一步,远红外放热元件为陶瓷型远红外放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人们在使用鼠标时,可根据人体需要,对需要理疗的穴位对应的远红外放热元件加热,这样就很好地利用红外线对手掌的有益穴位进行按摩,大大排除了红外放热对人的不利因素,使人们在工作中能进行保健、理疗,而且,由于远红外放热元件不是一大块,而是分成多小块遍布在鼠标本体的顶部或两侧,这样的远红外放热元件放热量小, 利于鼠标内部电路板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人们习惯于右手握持鼠标)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和图4是人们习惯于右手握持鼠标的鼠标主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左手握持鼠标则反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01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芯拾取辅助装置
- 下一篇:板卡板下扩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