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49627.0 | 申请日: | 201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8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菲;彭海波;刘祖剑;彭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三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李卫东 |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导管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特别是使用一种多腔且硬度可变的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深静脉导管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为重病人及大手术病人的持续和间断性静脉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力、全肠外中心静脉营养、输注高渗或刺激性的溶液、输血或血液制品、采集血液标本等。现有的中心静脉导管一般为单腔和双腔,当在输入两种以上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同时实施多种临床监测手段时,单腔和双腔导管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此外,现有的导管材料以硅胶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为主,但各有缺点。硅胶是一种非常柔软的材料,导致置管过程困难,甚至可能导致置管失败延误治疗时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是一类较硬的材料,容易置管,但置管和滞留在血管的留置过程中时,特别是对婴幼儿患者,可能对血管造成伤害甚至贯穿,引起血胸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导管腔数不够多,以及导管过硬或过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该深静脉导管装置使用三腔或者三腔以上的导管,其中导管在常温(23℃±2℃)下有一定硬度易于置管,置管后置入人体部分随着升高至体温(37℃±1℃)时变得非常柔软,与血管的相容性极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导管装置由导管、联接件、外延管、夹片、外延管管座、肝素帽组成。导管内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腔,分为一个主腔和2-4个侧腔,主腔出口为导管尖端,侧腔出口在导管管壁上的侧孔且在尖端封闭。于导管另一端连接有联接件,导管通过联接件分别与主腔外延管和侧腔外延管连接。主、侧腔外延管一端各连接有外延管管座,外延管管座用肝素帽密封。
导管侧腔的外侧壁上至少开有一个侧孔,且均匀分布在靠近导管尖端处。
导管在靠近联接件位置处设有固定夹,于主、侧腔外延管上分别设有夹片。
导管由聚氨酯材料制成,该材料的硬度随温度可变。导管尖端材料比管体的硬度更小、更柔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导管具有多腔结构,腔数可随临床应用改变,充分满足目前及未来临床需求;导管采用硬度随温度可变的材料制成,常温下呈现硬质利于置管,进入体内后变得非常柔软。导管的尖端使用特殊的聚氨酯材质,精致光滑的导管头端、焊接成形,表面超滑处理,使导管插入血管中更加容易、安全。且与导管一体化设计的尖端软头,经过软化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插管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导管末端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三腔和四腔导管的截面图。
图中1.导管,2.联接件,3.外延管,4.夹片,5.外延管管座,6.肝素帽,7.尖端,8.侧孔,9.主腔,10.侧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如图1、图2所示。
导管1内设有三个腔,分为一个主腔9和2个侧腔10,主腔9出口为导管尖端7,侧腔10出口在导管1管壁上的侧孔8且在尖端7封闭。导管1另一端连接有联接件2,导管1通过联接件2分别与主腔外延管3和侧腔外延管连接。主腔与侧腔各外延管另一端各连接有外延管管座5,外延管管座5用肝素帽6密封。
导管1还可设计成包含多个腔室的结构。例如三腔和四腔。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三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三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9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行轨道链条逆止插爪
- 下一篇:一种带软性连接装置的防水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