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炉炉顶布料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9132.8 | 申请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光;李凤茹;许振东;张健民;盖晓明;王晓丽;宋训雷;华成;冯文强;苗玉金;周永利;倪建通;李成付;高建;桂敬伟;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20 | 分类号: | C21B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066318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炉顶 布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布料器,特别涉及高炉炉顶溜槽布料器。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高炉冶炼的炉顶装料设备逐步用无料钟炉顶替代钟式炉顶,改变了原来布料形式单一、工艺性能及操作控制性能差、维护检修困难的状况,实现了精确布料,提高了高炉冶炼技术水平和效率。
为了防止高炉内高温且带有大量粉尘的气体进入到布料器的内腔,影响布料器的性能,因此需要采用密封结构进行密封。现有无料钟炉顶布料器的密封结构通常采用单圆弧面与平面组合的结构,并在布料器内腔中充气体压力值高于高炉内部的气体。在布料的过程中,单圆弧面与平面之间相对运动,布料器内腔中的气体从单圆弧面与平面之间流出较多,因此该组合式密封结构存在密封效果不显著,且气体耗量大的弊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炉炉顶布料器,该高炉炉顶布料器的密封结构能大大减少所用密封气体的耗量,从而降低辅助成本,且密封效果显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炉顶布料器,包括旋转驱动装置、喉管、溜槽以及由底盘、箱体、顶盖和旋转筒体围成的布料器内腔,所述布料器内腔套设于所述喉管外,所述溜槽设置于所述喉管下方且与所述旋转筒体连接;另外还包括迷宫密封结构,所述迷宫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迷宫环、第二迷宫环、第三迷宫环和第四迷宫环,所述第一迷宫环与所述喉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迷宫环与所述旋转筒体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迷宫环与所述第二迷宫环相配合;所述第三迷宫环与所述旋转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迷宫环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迷宫环与所述第四迷宫环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迷宫环和第三迷宫环均由多段迷宫弧段拼接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迷宫环和第三迷宫环分别由四段等长的迷宫弧段拼接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迷宫环与所述第二迷宫环相配合的面以及所述第三迷宫环与所述第四迷宫环相配合的面均为锯齿面。
作为优选,为了满足在线检修机更换的需求,所述第一迷宫环与所述喉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迷宫环与所述旋转筒体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迷宫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布料器内腔所用密封气体的耗量,从而降低了辅助成本,实现了无料钟炉顶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炉顶布料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底盘 2-箱体
3-顶盖 4-旋转驱动装置
5-喉管 6-第一迷宫环
7-第二迷宫环 8-旋转筒体
9-螺栓 10-螺母
11-布料器内腔 12-溜槽
13-第三迷宫环 14-第四迷宫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炉炉顶布料器,包括底盘1、箱体2、顶盖3、旋转筒体8、旋转驱动装置4、喉管5、溜槽12,其中底盘1、箱体2、顶盖3、旋转筒体8围成布料器内腔11,布料器内腔11套设于喉管5外,喉管5与顶盖3固定连接,溜槽12设置于喉管5下方且与旋转筒体8连接。另外还包括迷宫密封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迷宫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迷宫环6、第二迷宫环7、第三迷宫环13和第四迷宫环14,第一迷宫环6与喉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迷宫环7与旋转筒体8的上端固定连接,且第一迷宫环6与第二迷宫环7相配合。第三迷宫环13与旋转筒体8的下端固定连接;第四迷宫环14与底盘1固定连接,且第三迷宫环13与第四迷宫环14相配合。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装配方便,第二迷宫环7和第四迷宫环14均为整体式结构,而第一迷宫环6和第三迷宫环13均由多段迷宫弧段拼接而成,优选,第一迷宫环6和第三迷宫环13分别由四段等长的迷宫弧段拼接而成。同时,为了满足在线检修更换的需求,第一迷宫环6与喉管5通过螺栓9和螺母10连接,第三迷宫环13与旋转筒体8也通过螺栓9、螺母10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迷宫环6与第二迷宫环7相配合的面以及第三迷宫环13与第四迷宫环14相配合的面均为锯齿面。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要介绍如下:
如图1所示,布料器内腔11中充入密封用气体,且密封用气体压力值经设定高于高炉内部气体压力。由此可知:在迷宫密封结构处密封用气体将不断的流入高炉内部,从而将高炉内灰尘密封在布料器内腔之外。喉管5安装于顶盖3上且与顶盖3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第一迷宫环6通过螺栓9、螺母10固定连接于喉管5的下端,第二迷宫环7以焊接方式连接在旋转筒体8与喉管5相对的上端。第三迷宫环13通过螺栓9、螺母10固定连接于旋转筒体8的下端,第四迷宫环14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底盘1上。安装于顶盖3上的旋转驱动装置4经齿轮传动驱动旋转筒体8转动,从而带动与旋转筒体8固定连接的第二迷宫环7和第三迷宫环13转动,而第一迷宫环6与第四迷宫环14是固定在静止不动的喉管5和底盘1上的,因此第一迷宫环6与第二迷宫环7之间处于相对旋转运动状态,第三迷宫环13与第四迷宫环14之间也处于相对旋转运动状态,因此起到转动密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9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