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轮驱动式微型汽车前桥传动轴中间支撑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48655.0 | 申请日: | 2010-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彭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四轮驱动 式微 汽车 前桥 传动轴 中间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汽车构件,特别涉及四轮驱动式微型汽车的前桥传动轴中间支撑件。
背景技术
目前,微型汽车一般采用的是后轮驱动方式,即发动机的动力先传递到变速箱,再由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后传动轴传递给后桥,以驱动后轮转动,整车向前或向后行驶。为了增强微型汽车的驱动力并提高其通过性,有的汽车厂家在发动机变速箱的尾部增加分动箱,通过分动箱来转接发动机的动力,再通过前桥传动轴传递给前减速器,使微型汽车可以根据路况选择只有后轮参与的驱动形式或前后轮同时参与的驱动形式。四轮驱动式微型汽车的前桥传动轴由专门的中间支撑件支承,该支撑件由悬置组套和支座构成,支座固定于悬置组套的底部,支座的两端连续弯折,形成“U”形支耳,各支耳与发动机悬挂总成的顶部相固定。以上支座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安装时紧固螺栓的空间狭小,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效率较低。同时,为了适应前桥传动轴中间支撑件的布置,发动机悬挂总成的结构也很复杂,组装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四轮驱动式微型汽车前桥传动轴中间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四轮驱动式微型汽车前桥传动轴中间支撑件,包括悬置组套,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悬置组套的外面设有支架,该支架为“L”形,由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悬置组套的外圆周面相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装配孔。
本实用新型用“L”形支架取代传统结构中的支座,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同时,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容易,成本更低。发动机悬挂总成作相应调整,这样将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第一连接片连同悬置组套装入发动机悬挂总成中部的安装孔中,并且由悬置组套对前桥传动轴进行支承,而支架的第二连接片与发动机悬挂总成贴合,由穿过支架第二连接片装配孔的螺栓将支架与发动机悬挂总成固定在一起。以上方案简化了中间支撑件的安装难度,在不改变前桥传动轴安装工艺的前提下,降低了发动机震动对前桥传动轴中间支撑件的影响,并且可以保证不降低发动机悬挂总成的离地间隙,不影响通过性。
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并增强支架与悬置组套的连接牢固性,所述第一连接片为圆弧形,该第一连接片与悬置组套下部的外圆周面相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也为圆弧形,该第二连接片的内沿与第一连接片的端部垂直相连。
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端及中部各开有一个装配孔,这样支架通过三个点与发动机悬挂总成相固定,既稳固又可靠。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前桥传动轴支承、不改变前桥传动轴安装工艺、保证离地间隙及通过性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安装方便、可靠性好、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悬置组套1和支架2构成,其中悬置组套1采用现有技术,包括轴承、橡胶体和定位套,所述轴承位于定位套内,在轴承的外圈与定位套之间设置橡胶体,三者通过紧配合固定在一起。在所述悬置组套1的外面设置支架2,该支架2通过冲压成型,呈“L”形,由第一连接片2a和第二连接片2b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2a为圆弧形,该第一连接片2a与悬置组套1下部的外圆周面相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2b也为圆弧形,该第二连接片2b的内沿与第一连接片2a的端部垂直相连,在第二连接片2b的两端及中部各开有一个圆形装配孔2c。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2的第一连接片2a连同悬置组套1装入发动机悬挂总成(图中未画出)中部的安装孔中,并且由悬置组套1对前桥传动轴进行支承,而支架2的第二连接片2b与发动机悬挂总成贴合,由穿过第二连接片2b三个装配孔2c的螺栓将支架2与发动机悬挂总成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8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