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弯管和具有该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8510.0 | 申请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1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彭清莲;李德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9/18;F16L57/02;F16L57/06;B65G53/52;B65G5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兆岭;逯长明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弯管 具有 混凝土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磨耐压输送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弯管,还涉及到一种具有该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建筑作业时,一般通过适当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将混凝土输送到预定的地点,以实施预定的作业。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泥浆在适当压力作用下通过输送管到达预定的地点,以在远离搅拌站的位置进行混凝土浇注或灌注作业。
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一方面,输送管的内壁要承受混凝土泥浆的持续性冲蚀和磨损;另一方面,输送管要承受混凝土泥浆的压力作用,在向较高处或较远处输送混凝土泥浆时,输送管要承受更高的压力作用。混凝土泥浆对输送管内壁的冲蚀和磨损要求输送管的内壁具有较高的硬度;混凝土泥浆的压力作用要求输送管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冲击性。
为了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当前,一般用耐磨管和支撑管组合形成输送管。耐磨管可以通过热处理等方式获得较高的硬度,以提高输送管内壁的耐磨性能;但是,耐磨管在获得较高硬度的同时,其韧性和耐冲击性就会降低。为了防止耐磨管在高压作用下脆裂,在耐磨管外设适当的支撑管。支撑管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金属材料制作,包覆在耐磨管外,以承受混凝土泥浆的压力作用,承受压力冲击,防止耐磨管脆裂,同时提高输送管的整体强度、韧性和耐冲击性能。通过耐磨管和支撑管组合能够保证输送管具有较高整体强度和较强的耐磨性能,以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为了保证支撑管对耐磨管的支撑作用,通常在支撑管与耐磨管之间还设置有填充层,以使支撑管能够通过填充层对耐磨管提供相应的支撑力。
在混凝土泥浆流动方向上,输送管一般是由输送弯管和输送直管相连形成;请参考图1,该图是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泥浆在从输送弯管流动到输送直管时的状态示意图。高速高压的混凝土泥浆从输送弯管110流动到输送直管120时,对输送直管200端部靠近外侧部分121产生很大的冲击,使输送直管200端部靠近外侧部分121磨损速度较快;进而使该端部靠近外侧部分121的使用期限短于其他部分,这样,在该端部靠近外侧部分121磨穿时,其他部分的耐磨管还具有相应的厚度,然而,此时需要将整个输送直管替换才能输送混凝土泥浆。这不仅缩短了输送直管200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输送直管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弯管,以降低混凝土泥浆对输送直管端部靠近外侧部分的冲击,延长输送直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输送直管材料的利用率。
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弯管包括耐磨管、支撑管和位于所述耐磨管和支撑管之间的填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管的至少一端具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中线为直线。
优选的,所述过渡段的外侧部分的厚度大于其内侧部分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过渡段的长度大于其内径的1/5。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包括至少两节顺序相接的支撑管段。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具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贯穿支撑管管壁;所述填充层由金属结构胶形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端部还具有径向伸出的扣边,所述扣边侧面与耐磨管端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内表面或所述耐磨管的外表面具有导流沟槽。
优选的,所述导流沟槽以螺旋状延伸。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相连的输送直管和输送弯管,所述输送弯管为上述任一种输送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弯管中,耐磨管的至少一端具有过渡段,且过渡段为中线为直线的直管段;这样,在混凝土泥浆通过过渡段流入输送直管时,过渡段能够调整混凝土泥浆的流动方向,使混凝土泥浆的流动方向与输送直管的延伸方向保持基本一致,减小混凝土泥浆对输送直管端部靠近外侧部分的冲击,减小该部分的磨损速度,延长输送直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小输送直管不同部分之间磨损速度的差别,使输送直管各部分具有相近的使用寿命,提高输送直管材料的利用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渡段的外侧部分的厚度大于其内侧部分的厚度;该技术方案可以延长过渡段的外侧部分的使用时间,延长耐磨管的整体使用寿命,节省耐磨材料。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过渡段的长度大于耐磨管内径的1/5,这样可以保证对混凝土泥浆流动方向的调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8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哈夫节密封环
- 下一篇:卡套压缩式金属管道连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