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转化柱甲烷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7805.6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2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丹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丹斐;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全春;王达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庆敏 |
地址: | 10009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化 甲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析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转化柱甲烷化器。
背景技术
甲烷化器通常与高灵敏度FID气相色谱仪配合使用,广泛用于高纯气体的分析,空气质量的检测,煤矿井下作业中的有害气体的监测等领域。其原理是采用催化转化法使CO、CO2和H2在镍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H4,从而检测出ppm级或低于ppm级的CO、CO2。
目前国际国内的分析仪器生产厂商所提供的均为普通的甲烷化器,如SP-3430气相色谱仪甲烷化器,当SP-3430气相色谱仪用于煤矿井下气分析时,可以一次进样完成O2、N2、CH4、CO、CO2五组分或O2、N2、CH4、CO、CO2、C2H4、C2H6、C2H2八组分的分析,检测方便准确,但存在以下问题:
1)需进行色谱柱的匹配,增加了调试成本和周期;
2)分析周期长,一般≥10分钟;
3)操作繁琐,进行八组分分析时前期进行的调试比较复杂。
另外,常用的甲烷化器还有GC-4085型矿井气体多点参数色谱自动分析仪,为解决分析周期长的问题,其采用了双柱箱(高、低温工作)、两个12通阀、一个10通阀同时工作的分析系统,分析周期缩短为8分钟,但仍然存在分析周期长的问题。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一旦事故发生那么准确、快速的分析报告是施救的依据,快速的矿井气成分分析报告间接的也加快的搜救速度,保障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对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了保障。所以说双柱甲烷化器应用在SP-2120车载型气相色谱仪上来应对突发的煤矿事故起到了快速到达现场、准确进行矿井气成分分析、快速施救的作用。
为克服上述缺点,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双转化柱甲烷化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转化柱甲烷化器。
所述双转化柱甲烷化器包括加热块、加热棒和两根转化柱,所述两根转化柱相互对称地分置在加热块内;两转化柱共用同一加热块。
其中,所述两根转化柱完全相同;都为甲烷化器常用的镍催化剂填充柱;优选“U”形镍催化剂填充柱;
所述加热块用于为转化柱加热,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加热块,优选铝或铝合金具有纵向中心通孔的柱状结构的加热块;
所述加热棒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加热棒,置于加热块内部用于加热加热块使其升温至所需温度;优选的,所述加热棒置于加热块的中心加热加热块。
所述加热棒也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加热棒,根据甲烷化器所需的温度范围,可选择各种材质,如不锈钢或钛棒的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转化柱甲烷化器还包括测温计,所述测温计置于加热块内,用于测定加热块的温度;优选测温铂电阻。
所述双转化柱甲烷化器还包括外壳和保温材料,所述加热块置于外壳中,并在其周围填充保温材料。
其中保温材料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保温棉,陶瓷纤维等。
在与气相色谱仪联用时,两根转化柱的进气口通过一个十通阀与两根定量管分别连接,出口与色谱仪的分析柱连接。
较以往的单转化柱甲烷化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转化柱甲烷化器增加了一根镍催化剂填充柱,因此具有两根转化柱,两根转化柱的进口通过一个十通阀与两根定量管分别连接,分析样品时载气带着样品进入定量管中,十通阀切换,两根定量管中的样品气便由载气带到双转化柱甲烷化器的两根转化柱中进行催化转变,然后催化转变的产物由转化柱的出口进入色谱仪的分析柱中进行样品分析。
双转化柱甲烷化器的实用新型,解决了以上的技术难点;配合TCD和FID检测器的使用,仅采用一个10通阀,可以一次进样完成O2、N2、CH4、CO、CO2、C2H4、C2H6、C2H2八组分的分析,分析周期为5分钟。与现有的甲烷化器比较,其特点在于:
1)两根转化柱共用一个加热体;
2)两根转化柱的尺寸完全一致,便于更换及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丹斐;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全春;王达,未经马丹斐;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全春;王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7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