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多参数近远程实时监护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147789.0 申请日: 2010-04-01
公开(公告)号: CN201790809U 公开(公告)日: 2011-04-13
发明(设计)人: 陈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 陈浩然
主分类号: A61B5/0402 分类号: A61B5/0402;A61B5/00;H04L29/08;H04W84/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95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无线 参数 远程 实时 监护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心电或和其它参数采集节点及体域网的无线多参数近远程实时监护系统,属于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体域网和心电及其它多个参数近远程实时监护领域。 

技术背景:

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采集是医院内医生诊疗工作的重要一环,关乎生命体征的参数,如心电、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则是ICU/CCU及其它病房病人的重要监控指标,也是院外高危人群的主要监控指标。 

一.医院外的需求: 

1.猝死的原因以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约占一半以上。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护,心脏骤停绝大部分死于医院之外,约占60%-70%,其中1/2-3/4死于家中、8-12%死于工作岗位、6%死于公共场所。 

2.其它非猝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也有很强随机性,数次/日-数次/年不等,发生的频率、场合、时间均无法预先确定,事件的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小时不等,发生的原因也由于没有留下发作当时的心电信息而无法确定,事件结束后来医院检查获得的资料,未必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二.医院内的需求:医院内心血管病人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包括心内科和其他各科需要监测生命体征的病人,需要实时监护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电、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 

三.需要监护对象 

1.一般对象:a.高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心力衰竭400万人,心房颤动800万人,由于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大约50万人;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血脂异常患者2亿,糖尿病患者3000多万;超重者2.4亿,肥胖者7000万,吸烟者3.5亿。b.其它疾病的高危病患。c.超过60岁的老年人 

2.特殊监护对象:宇航员、飞行员、运动员、军人等特殊人群或需要保护或研究观测的动物。 

四.由于以上需求,近远程监护被极为广泛地应用,但传统的监护设备均有许多管线相连,即从传感器到信号采集器均有导联线或其它管线,设备过于笨重,能耗较高,导致监护对象难于长期、舒适地接受近远程监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近远程多参数监护仪做了很大的改进,但心电传感器到信号采集器前(或到非移动设备前)均有导联线联接,其它生理参数采集到信号处理也有管线,且多数便携式的心电监护仪导联数有限,如: 

1.心电导联线多的设备,如专利CN200977158Y公开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用于院内外,实现了心电采集模块(心电监护仪)与系统其它组件的远程通讯,有12导联心电采集能力,但心电采集模块与电极间仍为有线,造成: 

(1)院内病人,尤其是ICU或CCU的病人,浑身连接了许多管线,70%以上是连接到多参数监护仪的电极线或管线,影响了监护对象基本生命活动和舒适度,如病情允许情况下的室内外活动:翻身、坐起、大小便、床旁活动,影响了病员的心理状态,打击了其康复的信心,从心理到生理均影响病员的康复,也是病人难以接受长时间监护的重要原因。 

(2)院外病人或其他有特殊需要者(包括室内外、野外的高危人群)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由于较多的导联线而无法长时、不受影响地、实时、全面地监控心电及其它生理参数。 

2.心电导联线少的便携式设备,如CN201005693Y、CN101474068A、《基于无线传感器特制佩戴监护系统研究》及《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监护系统研究》,缺点如下: 

仅胸前3-6导联,此心电图也不是标准心电图,无重要的肢体导联,信号采集不全面,仅可以对简单心律失常监护,无法对包括常见的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定位诊断,诊断价值大打折扣,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心脏学会主张的——使用12导联实时连续性同步心电图监控心脏,可及时地测定心脏 病发作前的心电变化,早期地预防心脏病发作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如增加肢体导联线,则监控对象行走也很困难,势必出现与专利CN200977158Y一样的问题。 

(2)集成度不高,心电采集、分析模块是由集成电路板(PCB)做成,大小约手机T-F卡的20-40倍,装置仍较大,有缩小的余地。 

(3)功耗大,监护时间短,多小于24小时。 

例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浩然,未经陈浩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7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