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尘脱硫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47068.X | 申请日: | 2010-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3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旭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47/1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马鹏鹞 |
| 地址: | 45128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脱硫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除尘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除尘脱硫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锅炉、炉窑用烟气环保治理设施几乎没有能使除尘、脱硫双达标的优秀产品,一般干式除尘器大部分采用多管除尘器加装一台脱硫装置,其除尘效率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而且寿命很短,连续使用三年就达不到老标准一级的要求了,一些水膜除尘器,排烟烟气中带有浓重的水蒸气雾,甚至风机带水,本来脱硫效率就很低,,而且除掉的SO2等又随水雾排入大气,直接形成酸雨,形成假脱硫现象。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适用于大型设备,虽然除尘效率很高,但其不能脱硫,占地面积大,一次投资昂贵,面临淘汰挑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排气比较干燥的除尘脱硫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尘脱硫器,含有圆柱形壳体以及壳体内部的滤料层,所述的壳体下部侧壁设有进气管,排污水管,所述的壳体上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的滤料层位于壳体内中部,在滤料层上部设有一定数量的喷水装置,通过管道穿过壳体侧壁连通至壳体外,所述的喷水装置上部设有脱水层,所述的滤料层两端为与壳体横截面匹配的网状支撑板,在上下两个网状支撑板中心垂直穿过并固定有转轴,该转轴下端穿出壳体底面,该转轴上端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四周固定在壳体内壁,所述的两个网状支撑板可随转轴转动。
所述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和壳体底面中部。
所述的滤料层中的滤料为塑料小球、或者陶瓷小球、或者玻璃小球、或者为不锈钢空心小球。
所述的塑料小球为聚乙烯小球,或者为聚丙烯小球。
所述的进风管为逆时针旋切向进风管,或者为顺时针旋切向进风管。
所述的脱水层的上下两端为圆形网面结构支撑,该网四周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所述的脱水层中的脱水材料为塑料小球、或者陶瓷小球、或者玻璃小球、或者为不锈钢空心小球。
所述的塑料小球为聚乙烯小球,或者为聚丙烯小球。
所述的脱水层的为脱水滤布。
所述的转轴的下端连接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实用新型的除尘脱硫器结构简单,除尘脱硫效果好,非常实用,通过切向进风实现空气与上部淋下来的水充分接触,能够提高除尘脱硫的效果。
通过将填料层的两端的网状支撑板设计成旋转式的,带动内部填料的旋转,从而使粘结在填料表面的污泥能够被水流冲下来,这样改除尘脱硫器就具有自清洗的功能,能够长期运行。
通过在除尘器上部设置的脱水层能够将空气中的绝大部分水分吸收,从而实现排出的空气中水分很少,这样也同时避免了水汽中SO2直接排放的大气中。
四、附图说明
图1为该综合除尘器正视全剖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该综合除尘器正视全剖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或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1或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图中一种除尘脱硫器,含有圆柱形壳体2以及壳体内部的滤料层13,所述的壳体2下部侧壁设有进气管8,排污水管9,所述的壳体2上部设有出气口1,所述的滤料层13位于壳体2内中部,在滤料层13上部设有一定数量的喷水装置5,通过管道4穿过壳体侧壁连通至壳体外,所述的喷水装置5上部设有脱水层12,所述的滤料层13两端为与壳体横截面匹配的网状支撑板13-2和13-3,在上下两个网状支撑板13-2和13-3中心垂直穿过并固定有转轴7,该转轴7下端穿出壳体2底面,该转轴7上端安装有支撑架3,支撑架3四周固定在壳体2内壁,所述的两个网状支撑板13-2和13-3可随转轴7转动。所述的转轴7通过轴承6和11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3和壳体2底面中部。所述的滤料层13中的滤料13-1为塑料小球、或者陶瓷小球、或者玻璃小球、或者为不锈钢空心小球。所述的塑料小球为聚乙烯小球,或者为聚丙烯小球。所述的进风管8为逆时针旋切向进风管。所述的脱水层12的上下两端为圆形网面结构支撑12-2和12-3,该网四周固定连接在壳体2内壁;所述的脱水层中的脱水材料12-1为塑料小球、或者陶瓷小球、或者玻璃小球、或者为不锈钢空心小球所述的塑料小球为聚乙烯小球,或者为聚丙烯小球。所述的转轴7的下端连接动力源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旭,未经王东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70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脱硫循环浆液喷淋装置
- 下一篇:可降低再生排气的吸附式干燥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