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7040.6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董清世;黄华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义汽车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00 | 分类号: | C03C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3935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周边 增强 夹层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车辆玻璃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透明玻璃或本体着色玻璃对紫外光、可见光和远、近红外光的透过率都非常高,这主要是玻璃吸收少而导致的。玻璃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主要是通过在其周边注胶粘合来实现与车身粘结的,而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透过玻璃后会使这种由有机硅构成的胶老化,同时将外界更多的热量传导到驾驶室内。
另一方面,机动车辆的前风窗玻璃多数是经热处理成型的,并且具有夹层结构,夹层是在热处理后进行的,而玻璃周边是承受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冲击的主要位置,另外,由于加工的缘故,在热弯过程中,需要减少热冲击的不均匀而引起玻璃以及减少玻璃边缘的光畸变;同时玻璃周边或多或少的会存在微裂纹,这样,玻璃周边是玻璃最薄弱的位置,所以前风窗玻璃周边位置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因外来冲击而破裂。如果玻璃周边位置的强度不够,在驾驶中,破损玻璃脱落时,会对乘驾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前风窗玻璃尤其是其周边位置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保证安全。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增加玻璃的整体强度来解决,这样,会导致玻璃较高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其可提高夹层玻璃周边的机械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包括本体部以及环绕所述本体部的周边部,在所述周边部的内、外表面以及对应所述周边部的夹层之间至少一处设有吸热材料涂层。
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通过丝网印刷、辊印或者涂敷的方式形成。
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的宽度在20mm-200mm之间,厚度在8μm-50μm之间。
更具体地,所述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外层玻璃、中间膜层、内层玻璃以及吸热材料涂层,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厚度在1.6mm-8mm之间。
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周边部向所述本体部逐渐变小。
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由呈圆形、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吸热材料单体层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这样,在太阳光照射后,玻璃周边部的吸热材料涂层可对太阳光谱的全波段充分吸收,并在所述本体部和周边部之间形成温差,既可减少紫外光入射造成有机材料老化,减少红外的穿透,又可使得周边部处于环状的压缩应力保护状态,而起到增强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整个夹层玻璃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第二种实现方式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第三种实现方式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该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平面方向上包括本体部1以及环绕所述本体部1的周边部2。该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外层玻璃21、中间膜层22、内层玻璃23以及吸热材料涂层24。所述外层玻璃21和内层玻璃23的厚度在1.6mm-8mm之间,可以为超白、透明或本体着色的钠钙硅玻璃。中间膜层22可以由PVB、PU、SGP等材料构成,中间膜层22的厚度可以在0.38-20mm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通过丝网印刷、辊印或者涂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边部2的内表面(即位于所述内层玻璃23的内侧)。其宽度在20mm-200mm之间,厚度在8μm-50μ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义汽车玻璃(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信义汽车玻璃(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7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明导电玻璃
- 下一篇:一种疏松体光纤预制棒一体化烧结脱气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