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45996.2 | 申请日: | 2010-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1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J17/49 | 分类号: | H01J17/49;H01J17/04;H05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电磁 干扰 屏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电磁干扰(EMI)屏蔽层的显示设备,以及显示设备的EMI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显示器尤其是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来说,显示器表面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很强,对人体危害较大,且可能会对显示器的精密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显示器上会安装EMI屏蔽层,用来屏蔽掉显示器工作时发出的电磁辐射。
因此,对于显示器的可视区域,除需要安装EMI屏蔽层外,最重要的还必须保证可视区域的透光率才能够让用户看到显示器屏幕上的信息。为实现上述两种功能,目前显示器EMI屏蔽层采用两层玻璃基材或两层亚克力基材中间夹极细的不锈钢丝制成屏蔽视窗的方式来形成。
然而由于屏蔽视窗通常采用的是10~50微米范围粗细的细丝组成的丝网,贴合在显示器表面时很容易因为光的衍射效应而产生莫尔条纹,同时由于网格的大小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网格感并降低了整体显示器的亮度,严重影响了用户观看显示器时候的视觉效果。
虽然通过改变屏蔽视窗细丝的线径、网格的疏密程度、旋转相应角度等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莫尔条纹,但还是很难同时满足在EMI屏蔽效能、透光率、网格感和莫尔条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该显示设备所设置的EMI屏蔽层不会出现网格感和莫尔条纹现象,且具有较高的透光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所述电磁干扰屏蔽结构包括:
第一透光基材,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一用于屏蔽电磁干扰且采用导电真空蒸镀工艺形成的第一镀膜层;
第二透光基材,与所述第一透光基材相平行设置,且粘附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所述第一表面的中间区域形成为视窗区域,从所述视窗区域的边缘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二镀膜层。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所述第二镀膜层同时延伸形成至所述第一透光基材的侧面上。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所述第二透光基材通过光学双面胶粘附于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所述第一透光基材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粘贴有防眩光及防反射功能膜。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第一透光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一用于屏蔽电磁干扰且采用导电真空蒸镀工艺形成的第一镀膜层,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为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幕表面;
第二透光基材,与所述第一透光基材相平行设置,且粘附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显示设备,所述第一表面的中间区域形成为视窗区域,从所述视窗区域的边缘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二镀膜层,所述第二镀膜层在所述显示设备内接地连接。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显示设备,所述第二镀膜层同时延伸形成至所述第一透光基材的侧面上。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显示设备,所述第二透光基材通过光学双面胶粘附于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显示设备,所述第一透光基材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粘贴有防眩光及防反射功能膜。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电磁干扰屏蔽结构采用在两层透光基材中间设置镀膜层的形式,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的不锈钢丝制成屏蔽视窗结构时,形成的网格感和莫尔条纹现象;
2)该种采用镀膜层的方式,可以实现当透光率为70%(±10%)时对角表面电阻小于2欧姆的性能,同时满足高透光率和低电阻进行电磁辐射的要求,光学性能大大优于传统加丝屏的屏蔽结构;
3)边框部分进一步采用加强镀膜结构,进一步加强对电磁辐射的屏蔽功能,且使结构的接地更加便利、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中的电磁干扰屏蔽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59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埋入型单基岛多圈引脚引线框结构
- 下一篇:一种设置有自动稀释装置的搭丝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