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桌的连接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5688.X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郑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雪峰 |
主分类号: | A47B3/02 | 分类号: | A47B3/02;A47B3/083;A47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连接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子的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桌的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常见的折叠桌的连接部件,如中国专利数据库在2004年12月1日公告的专利号为200320106242.6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为2003年10月14日,其特点是设置上端头和下端头,四组剪刀状连杆分别汇聚到铰接在上端头和下端头上,这种连接部件的结构由于上下端头没有设置限位装置,也没有对连杆设置卡口装置,这种不合理的设计结构使得支撑连杆在支撑过程中会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趋势,而造成桌面的稳定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折叠桌的连接部件,在连接部件上设置连杆的限位装置和卡口装置,以此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部件的不合理设计所造成的桌面不稳定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折叠桌的连接部件,主要包括连接部件的基座、左连接头、后连接头、右连接头、前连接头所组成,在基座上设置左连接头、后连接头、右连接头、前连接头四个连接头,每个连接头上设置封闭式椭圆形孔槽,在孔槽上设置缺口槽,在缺口槽上设置左凸台和右凸台,并在孔槽壁上设置通孔;左连接头、后连接头、右连接头、前连接头四者之间沿中心轴按90度角旋转布置。该部件用于定位剪刀型连接杆,该部件具有一个基座,在基座上设置四个连接头,每 个连接头上设置一个椭圆形孔槽,用于安装连接杆件;并且在连接头上设置与杆件孔径相配合的缺口槽,在缺口槽边缘设置卡口,在连接头上设置通孔,用于铆接连接杆。
在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四个连接头均匀分布,每个连接头之间按中心轴90度旋转均布。
在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缺口槽的上端设置左凸台和右凸台,左凸台和右凸台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接杆的直径。
在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至少设置两组连接部件,上下镜像对称。
在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至少设置四组剪刀型的连接杆,分别和上连接部件和下连接部件上的四组连接头相铆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连接部件上设置四组连接头,在每个连接头上设置缺口槽,可以限制连接杆的一个方向的转动角度,在缺口槽上设置左凸台和右凸台,可以利用塑料的弹性,使连接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挤压左凸台和右凸台而卡入缺口槽,失去外力的左凸台和右凸台回弹,使缺口缩小,而使连接杆固定在缺口槽内,增强了连接杆在折叠桌使用过程中支撑的稳定性,使用方便,结构安全可靠,而且新颖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连接部件的基座1、左连接头2、后连接头3、右连接头4、前连接头5所组成,左连接头2包含孔槽21、左凸台22、右凸台23、缺口槽24、通孔25。参见图2,左连接头2与后连接头3、右连接头4、前连接头5之间的关系是按照中心轴90度角旋转均布,也就是说左连接头2和右连接头4之间成原点对称;后连接头3和前连接头5之间成原点对称。
参见图3,连接部件1铆接左上连接杆6、左下连接杆7、右下连接杆8和右上连接杆9的一端,左上连接杆6和右上连接杆9的另一端铆接在固定座12上,左下连接杆7和右下连接杆8连接在滑块11上;左上连接杆6和左下连接杆7之间通过铆钉互相铆接;右下连接杆8和右上连接杆9之间通过铆钉互相铆接;固定座12固接在脚管10上,滑块11套接在脚管10上,可以自由滑动。
基座1、左连接头2、后连接头3、右连接头4、前连接头5组合成连接部件,通过模具一次性注塑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雪峰,未经郑雪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5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